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非木石的意思、人非木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非木石的解釋

謂人有思想感情,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于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語出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唐 白居易 《李夫人》詩:“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 ********* 《遲桂花》:“她雖則是一個純真的小孩子,但人非木石,究竟總有一點感情。”亦作“ 人非草木 ”。《水浒傳》第十七回:“衆人道:‘上覆觀察,小人們人非草木,豈不省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人非木石”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rén fēi mù shí,用于形容人具有思想感情,容易被外界觸動,與無生命、無知覺的樹木石頭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演變

  1. 源頭:出自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原指自身并非無知覺的木頭石塊,卻被迫與獄吏為伴,表達身陷困境的悲憤)。
  2. 後世引用:
    • 唐代白居易《李夫人》詩:“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
    • 現代作家郁達夫在《遲桂花》中寫道:“她雖是一個純真的小孩子,但人非木石,究竟總有一點感情。”。

用法與語境


文化内涵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性情感的重視,尤其與儒家“仁者愛人”的思想相呼應,反對将人視為工具或冰冷的對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經典文學作品(如《報任安書》全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人非木石

《人非木石》是一個成語,表示人類不是無感情、無思想的生物。這個成語拆分成三個部分:人、非、木石。其中,“人”是指人類,“非”表示否定,“木石”是指木頭和石頭,這裡代表了無生命的東西。

這個成語來自于中國的古代文化,使用繁體寫法為「人非木石」。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一些字形可能有所變化。這個成語可以用繁體字來寫為「人非木石」。

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類有感情、有思想,不同于無生命的物體。它強調了人類所特有的情感和思維能力。例如,我們可以用它來表達這樣的句子:“盡管他面對困難,但他展現出了人非木石的堅韌品質。”

除了成語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組詞來豐富表達。“人心如此,寬如大海。非但沒有怨恨,反而施以援手。”這裡“人心”是指人類的内心世界,“寬如大海”形容其寬容度。這個詞語傳達了人類内心的寬廣善良。

與“人非木石”意義相近的成語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意思是有感情的人最終會成為一對。這個成語也強調了人類的情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與“人非木石”意義相反的成語是“人面獸心”。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表面善良,實際上陰險狠毒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