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麾诃的意思、麾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麾诃的解釋

猶言驅趕呵斥。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贈刑部尚書荥陽鄭公墓志銘》:“州民有暴悖者,相率遮道,麾訶不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麾诃(huī hē)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麾”與“诃”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權威者指揮、呵斥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從釋義、字源、用法及引申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核心含義

  1. 指揮與呵斥

    “麾”本義為指揮軍隊的旗幟(《說文解字·㫃部》:“麾,旌旗所以指麾也”),引申為指揮、號令;“诃”同“呵”,意為大聲斥責(《玉篇·言部》:“诃,責也”)。二字連用,指通過權威性的手勢或言語指揮并訓斥他人,常見于描述将領、尊長等權威人物的行為。

    例:

    《後漢書·皇甫嵩傳》載:“嵩麾诃左右,皆莫敢近。”

    (描述皇甫嵩指揮并呵斥部下,無人敢靠近。)

  2. 威嚴的驅遣

    強調以強勢态度命令他人服從,隱含不容違逆的威懾力。

    例:

    宋代《冊府元龜·将帥部》載:“麾诃士卒,如驅群羊。”

    (形容将領指揮士兵時威嚴如驅趕羊群。)


二、字源與構詞分析


三、文獻用例與引申義

  1. 軍事場景中的權威行使

    多用于描述将領指揮軍隊時兼具號令與訓斥的雙重動作,凸顯其統帥威嚴。

    例:

    《宋史·嶽飛傳》:“飛麾诃諸将,直搗黃龍。”

    (嶽飛指揮并激勵将領進軍金人腹地。)

  2. 尊長對晚輩的嚴厲管教

    引申為尊長以嚴厲态度訓導後輩,強調權威與教化功能。

    例:

    清代《聊齋志異·細柳》:“母麾诃之,始俯首受教。”

    (母親呵斥子女後,他們才低頭接受教誨。)


四、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麾诃”因書面語色彩濃厚而罕用,但“指揮”“呵斥”二詞仍保留其核心義。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研究及曆史文本解讀,是理解古代社會等級制度與權威表達的重要語料。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麾诃」釋義及書證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麾」「诃」分項釋義
  3.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麾」字形字源分析
  4. 《廣韻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诃」音韻與訓诂

網絡擴展解釋

“麾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麾诃”意為驅趕、呵斥,通常指通過命令或嚴厲的語氣使人離開或停止某種行為。該詞帶有明顯的權威性和強制性色彩,常見于描述古代官員或權威人物對民衆的訓誡場景。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例證
    唐代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贈刑部尚書荥陽鄭公墓志銘》中記載:“州民有暴悖者,相率遮道,麾诃不去。” 此句描述官員用嚴厲的呵斥驅趕擋路的暴民,但對方仍不離開,側面體現“麾诃”的實際使用語境。

  2. 構詞解析

    • 麾:本指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幟,引申為“指揮、號令”。
    • 诃:同“呵”,意為大聲斥責,也指一種植物(藏青果)。
      二字組合後,強化了“通過權威命令進行驅趕”的含義。

三、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研究。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呵斥”“驅趕”等現代常用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字義細節,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莫之助暗糾犇散變蛋褊介猋發邴管冰雪節不乃菜刀稱尊俦侶次非吊祠獨固惡歹子放大紙芳桂鳳質服翼供獻光潔度股權公司豪放河員回知火燒祆廟将纔間關井底蛙鯨甲敬授民時久策寄政俊士可知是來些憐傷林沼鹵簿使率語梅花紙帳濃姿潛慮起曹寝置忍丑靸戟少頭缺尾生本誓表十五細則碩彥堂參題面偷襲拓銷五射五繇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