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棟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國家棟梁”指肩負國家重任、對國家發展起關鍵作用的人才,比喻如房屋結構中的棟梁般支撐國家的中堅力量。拼音為guó jiā dòng liáng,注音為ㄍㄨㄛˊ ㄐㄧㄚ ㄉㄨㄥˋ ㄌㄧㄤˊ。
該成語最早見于元代雜劇《凍蘇秦》第三折:“真乃國家棟梁”。其含義從建築學中的“棟梁”(支撐房屋的主梁)引申為對國家有重大責任或影響力的人物。
褒義色彩:常用于褒揚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群體或個人,如科學家、教育家、建設者等。
例句:“青少年是未來的國家棟梁。”
舉例:錢學森、袁隆平、鄧稼先等科學家被公認為國家棟梁。
語法功能:作主語、賓語或定語,例如:“培養國家棟梁是教育的使命”。
該成語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日常口語中更常用“頂梁柱”“核心人才”等替代。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凍蘇秦》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詞義解釋:《國家棟梁》是指國家的支撐和支持力量,承擔重任、起關鍵作用的人或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國(囗一丨一)家(宀冖丶一)棟(木丨冖一)梁(木亠一冖一)
來源:《國家棟梁》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召南·國風·鄭風·國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意為國家需要棟梁之材來修建戈矛,共同抵禦敵人。
繁體:國家棟梁
古時候漢字寫法:國字原本是由“囗”和“玉”兩個部分組成,後來演變為“囗”和“王”的組合。棟字原為“東”,表示東方位置的樹木,後來演變為“木”加上“冬”的組合,意為支撐房屋的梁柱。
例句:他是我們國家的棟梁,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組詞:國家棟梁、社會棟梁、家族棟梁、教育棟梁
近義詞:國家桢柱、國家支柱、國家列柱、國家棟脊
反義詞:國家累贅、國家沉疴、國家敗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