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ep an appointment;keep a promise] 履行事先約定的事情(多指約會)
履行約定的事。 宋 嶽珂 《桯史·汪革謠谶》:“迺事俟秋涼即得踐約。” 明 馮夢龍 《人6*獸關·錢江拯溺》:“索取前銀,指望踐約完婚娶。” 張天民 《戰士通過雷區》:“當晚, 趙青森 踐約,他們走在駐地的小樹林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踐約漢語 快速查詢。
“踐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含義為履行事先約定的事或承諾。以下是詳細解釋:
“踐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誠信的重視,如儒家思想強調“言必信,行必果”(《論語》),與“踐約”的内涵一緻。
總結來說,“踐約”指以實際行動兌現承諾,是守信、責任感的體現,適用于日常生活、商業合作及文學表達等場景。
踐約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履行約定或守信承諾的意思。當人們達成協議、約定或合同時,都需要踐行所許下的承諾,完成自己責任和義務,這就是踐約。
踐約的部首是足(zú),表示與腳或行走有關。它的筆畫數為12,分别是:左撇、橫、橫折、豎、豎鈎、橫、橫折、豎、撇、撇、捺、豎鈎。
踐約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具有悠久的曆史。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常常以口頭或文字形式達成約定,通過踐行和履行約定才能維護社會秩序和個人信譽。
踐約的繁體字為「踐約」。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踐」字的形狀稍有不同,它的底部少了一橫,因此看起來更像是「欠」字。同時,「約」字古代的寫法也有所變化,邊框比現代漢字更為繁瑣。
他始終踐約,按時完成了工作任務。
這家公司在商業合作中從未踐約,失信于人。
踐約可以組成一些詞語,比如:踐約者(指履行約定的人)。
近義詞:守約、守信
反義詞:背約、失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