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名。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廣管 羅州 多棧香樹,身似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皮,堪作紙,名為香皮紙,灰白色,有紋如魚子牋。”
香皮紙是一種古代紙名,其名稱與制作材料及特性相關。根據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記載,其核心信息如下:
來源與材料
産自唐代廣管羅州(今廣東一帶),以當地棧香樹的樹皮為原料。棧香樹外形似柳樹,花白且繁密,葉片類似橘皮,纖維適合造紙。
外觀特征
紙張呈灰白色,表面有類似“魚子箋”的細密紋理(魚子牋),這種紋路可能源于制作工藝或天然纖維結構。
曆史記載
該紙因劉恂的記載而留名,屬于唐代嶺南地區的特色物産,但未提及具體用途。推測可能用于文書、藝術或日常書寫。
注:需注意與祭祀用的“香紙”(香和紙錢)區分。香皮紙的“香”字源于原料棧香樹的天然香氣,而非人為添加香料。
《香皮紙》是一個成語,意為指那種能夠聞到香味的紙,也表示具有良好的品質。
香皮紙使用簡體中文書寫,它的拆分部首是“艹”和“絲”,總共有12個筆畫。
香皮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使用植物纖維制作紙張,有些紙張帶有芳香,故稱之為香皮紙。
香皮紙的繁體寫法為「鄉皮紙」。
古時候,“香皮紙”可能使用不同的漢字進行書寫。如唐代有的人寫作「香枇紙」。
1. 這本書印刷精美,紙質如同香皮紙一般。
2. 這家店的紙巾質量好,聞起來像香皮紙。
香皮紙沒有明确的組詞,但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如香皂、皮制品、紙張等。
與香皮紙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芳香紙、香紙、優質紙。
與香皮紙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劣質紙、有臭味的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