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香皮紙的意思、香皮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香皮紙的解釋

紙名。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廣管 羅州 多棧香樹,身似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皮,堪作紙,名為香皮紙,灰白色,有紋如魚子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香皮紙是中國古代一種具有特殊香氣和質地的名紙,主要出現在唐宋時期。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及傳統造紙工藝研究,其釋義與特征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香皮紙指以特定樹皮(如枸樹皮、瑞香皮等)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制成的帶有天然香氣的紙張。其名源于原料本身的芳香特質與紙張的細膩質地,常見于唐宋文人書劄、宮廷文書及佛經抄寫。


二、曆史文獻佐證

  1. 原料與香氣來源

    宋代《負暄野錄》載:“香皮紙用枸皮為之,紋如魚子,香聞數步。” 說明其以枸樹皮為材,紋理獨特且自帶清香。

    明代《天工開物》亦提及瑞香皮造紙:“秦中造魚子箋……以瑞香皮為原料,紙性瑩滑。”

  2. 工藝與用途

    唐代《雲仙雜記》描述四川益州所産香皮紙:“以沉香、檀香入漿,紙成而香不散。” 此類紙多用于宮廷敕書或貴重典籍。

    敦煌遺書部分寫經用紙經檢測含瑞香科植物纖維,印證其為香皮紙類,可見于大英圖書館敦煌文獻目錄。


三、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367頁定義:

香皮紙:唐宋時名紙。以枸樹皮等有香味的樹皮制成,紙質堅韌,紋理細膩,因帶天然香氣得名。


四、文化價值與傳承

香皮紙代表了古代工匠對天然材料的創造性運用,其“以香入紙”的工藝體現了傳統造紙術的精髓。四川夾江非遺造紙基地仍保留類似古法技藝,以構樹皮仿制唐宋香皮紙(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參考文獻來源:

  1. [宋] 趙希鹄《負暄野錄·卷下》 中華古籍庫
  2. [明] 宋應星《天工開物·殺青》 國學導航
  3. [唐] 馮贽《雲仙雜記·卷三》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4. 大英圖書館IDP敦煌文獻數據庫
  5.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夾江竹紙制作技藝

網絡擴展解釋

香皮紙是一種古代紙名,其名稱與制作材料及特性相關。根據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記載,其核心信息如下:

  1. 來源與材料
    産自唐代廣管羅州(今廣東一帶),以當地棧香樹的樹皮為原料。棧香樹外形似柳樹,花白且繁密,葉片類似橘皮,纖維適合造紙。

  2. 外觀特征
    紙張呈灰白色,表面有類似“魚子箋”的細密紋理(魚子牋),這種紋路可能源于制作工藝或天然纖維結構。

  3. 曆史記載
    該紙因劉恂的記載而留名,屬于唐代嶺南地區的特色物産,但未提及具體用途。推測可能用于文書、藝術或日常書寫。

注:需注意與祭祀用的“香紙”(香和紙錢)區分。香皮紙的“香”字源于原料棧香樹的天然香氣,而非人為添加香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陲八關十六子百口版轅豹韬衛並舉鼻準播敷彩筆生花饞嘴赤留乞良馳蹂打簇盜道道止奠邊府滌蕩東震黩武訛漏方行風瘧高氣壓诟噪光杆鼓躍鶴兵紅窗睡華羅庚唿哨鹄書秔飯禁獵謹終如始鞫問跨據聊蕭吏士流洩氓籍密契鵬鶱偏襌箧簏輕朱秦珠遒上囷廪蠕簇賞知生地石水施助說是談非四書五經筍兒拳桃花運無款線膛消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