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願意用一百人來換取死者的複生。表示對死者極沉痛的悼念。《詩·秦風·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高亨 注:“人百其身……用一百人贖他一人。”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你之犧牲是革命長恨,人百其身贖不回。”《天津日報》1977.1.16:“人百其身如可贖,願捐微命答穹蒼。”
“人百其身”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本義與出處
該成語出自《詩經·秦風·黃鳥》,原文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表達對逝者的深切哀悼,意為“若可以贖回逝者,願以百人(或自身死百次)相代”。典故與秦穆公去世時以三位賢臣殉葬的曆史事件相關,民衆痛惜賢者,發出此感慨。
結構與用法
情感内涵
成語通過誇張的“百次犧牲”表達對逝者價值的極高肯定,以及生者願以巨大代價換其複生的強烈情感,常見于悼念詩文或莊重場合。
該成語凝練了古人對生命價值的深刻認知與哀悼之情,兼具文學性與情感張力。若需進一步了解《黃鳥》全詩背景或具體用例,可參考《詩經》原文及相關曆史文獻。
《人百其身》是一句成語,意思是一個人的行為和品德會影響到他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句話強調了人們應該保持良好的行為舉止和品德修養,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健康。
《人百其身》的拆分部首為:
- 人 (從“亻”部)
- 百 (從“白”部)
- 其 (從“八”部)
- 身 (從“身”部)
《人百其身》共有12畫。
《人百其身》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強調人們應該以身作則,注重自己的修養和行為準則。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是「人百其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差異。《人百其身》在古代的寫法為:
「人佰其身」
1. 做人要有道德操守,因為人百其身,是非曝光後會給自己帶來巨大傷害。
2. 這個企業領導待人友善,有親和力,做到了人百其身的标準。
相關的組詞有:
- 人品
- 品德
- 行為
- 作風
- 健康
近義詞有:
- 人畜無害
- 人無完人
- 行為決定命運
- 德行決定一切
反義詞有:
- 玩世不恭
- 不知廉恥
- 無德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