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杳遠;隔絕。
“冥絶”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點解釋綜合呈現:
1. 基本釋義
“冥絶”意為杳遠、隔絕,多用于形容空間或精神層面的遙遠阻隔狀态。例如描述地理位置的難以企及,或思想境界的超脫塵世。
2. 拼音與注音
3. 文學用例
唐代李白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禦绾》中寫道:“蓬壺雖冥絶,鸾鳳心悠然”,此處以“冥絶”表達蓬萊仙境的遙遠缥缈;明代袁宗道則用其描述精神層面的超脫:“偷心冥絶,不犯他人苗稼”()。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目前公開詞典中未明确收錄其近反義詞,但根據語義可推測:“杳遠”“隔絕”為近義表達,“通達”“毗鄰”則可能構成反義關系。
提示:因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用例,可參考、9提供的詩歌出處。
冥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冥和絶。
冥的部首是⽇(日),總筆畫數為8。冥的意思是黑暗、昏暗、不明亮。
絶的部首是⾸(首),總筆畫數為11。絶的意思是斷絕、中止、終止。
冥絶來源于日語中的“冥絕”(みょうぜつ),意為完全消滅或徹底終結。
冥絶的繁體字為冥絕。
在古代漢字中,冥和絶的寫法略有不同。冥的古字形為冖矢囗心,表示在黑暗中的心思;絶的古字形為纟⺥⺍,表示纼斷不續。
1. 經過長時間的戰争,敵軍最終被冥絶了。(After a long war, the enemy was completely wiped out.)
2. 他的心靈在冥絶的黑暗中找尋着出路。(His soul searches for a way out in the darkness of oblivion.)
1. 冥想(míngxiǎng):指一種通過集中注意力達到平靜和内心甯靜的修行方式。
2. 冥思(míngsī):指沉思、深思熟慮。
3. 絕望(juéwàng):指對未來失去信心,感到無法挽回的情緒。
1. 毀滅(huǐmiè):指徹底破壞或消滅。
2. 消亡(xiāowáng):指完全滅亡或終結。
1. 存續(cúnxù):指存在、繼續存在。
2. 續存(xùcún):指延續、存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