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貌閲的意思、貌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貌閲的解釋

驗看人的面貌,以核實戶籍冊上登記的人數和年齡。這是 隋 唐 時為防止民間漏報戶口、隱瞞年齡以逃避賦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蘊傳》:“時猶承 文帝 和平後,禁網疏闊,戶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猶詐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賦。 藴 歷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條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實,則官司解職,鄉正、裡長皆遠流配。”《資治通鑒·陳長城公至德三年》:“ 隋 主命州縣大索貌閲。” 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驗老小之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貌閲”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曆史制度中的含義(主要義項)

根據《北史》《資治通鑒》等史料記載,該詞是隋唐時期的戶籍管理制度:

  1. 字面釋義:通過核驗百姓面貌特征(如皺紋、體态等),核實戶籍登記信息是否與實際情況一緻。
  2. 實施背景:為應對民間通過謊報年齡(如将成年謊報為幼童)、隱匿人口等手段逃避賦稅和徭役的現象。
  3. 具體措施:若發現戶籍登記與面貌不符,相關官吏會被解職,鄉官甚至會被流放,可見執行力度之嚴。

二、現代引申義(存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隻注重外表不考察内在”。但需注意:

三、特殊說明

中“才學相貌都好”的解釋存在明顯謬誤,可能将“才貌雙全”誤植于此詞,建議忽略。

建議在學術寫作或曆史研究中,優先采用第一類曆史制度釋義;若在文學創作中使用引申義,需标注為現代引申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化尋秘>揭秘漢字:《貌閲》

貌閲的意思

貌閲(mào yuè)是一個漢字詞語,既可以作為動詞使用,指查看、審視外貌;也可以作為名詞使用,指外貌、容貌。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貌閲的部首是 "豕" 和 "門"。其中,「豕」表示豬,「門」表示門。貌閲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和繁體

貌閲作為漢字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而繁體字為「貌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貌閲」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例如,「貌」可以寫作「貌」或「貌」,而「閲」可以寫作「閲」或「閲」。

例句

1. 心生好奇,他貌閲着那個神秘的盒子。

2. 每個人都看到了她華麗的外貌,卻不了解她内心的困擾。

組詞

近似組合為「貌容」、「閲讀」。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外觀、形象

反義詞:真面目、本質

以上是關于「貌閲」的詳細解釋和一些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