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銅蹄的意思、白銅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銅蹄的解釋

亦作“ 白銅鞮 ”。 南朝 梁 歌謠名。《隋書·音樂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鎮 ,有童謡雲:‘ 襄陽 白銅蹄,反縛 揚州 兒。’識者言,白銅蹄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 揚州 之士,皆面縛,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後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曲。” 唐 李涉 《漢上偶題》詩:“今日 漢江 煙樹盡,更無人唱《白銅鞮》。” 明 高啟 《長安有狹斜行》:“小婦勸杯酒,能唱《白銅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銅蹄”是南朝梁時期的一首民間歌謠名稱,其含義與曆史背景、文學象征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與别稱
    “白銅蹄”亦作“白銅鞮”,其中“白”指金色,象征金屬光澤;“銅蹄”可能指馬蹄,合起來暗喻戰馬或騎兵。該詞源自南朝梁武帝時期的童謠,後成為官方樂曲名。

  2. 曆史背景
    據《隋書·音樂志》記載,梁武帝蕭衍在雍鎮時,民間流傳童謠:“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 此謠預言了梁武帝起兵推翻南齊、建立梁朝的事件。童謠中的“白銅蹄”被解讀為象征鐵騎(白色屬金,對應金屬铠甲),而“反縛揚州兒”則暗指南齊政權的覆滅。

  3. 文學與音樂衍生
    梁武帝登基後,以童謠為基礎創作了《白銅鞮》三曲,作為宮廷新聲。唐代詩人李涉在《漢上偶題》中引用“襄陽白銅鞮”,可見其文學影響延續至後世。

  4. 象征意義
    該詞不僅指代歌謠本身,還隱含政權更疊的預言色彩,以及軍事力量的象征(如鐵騎的戰鬥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細節,可參考《隋書·音樂志》及唐代相關詩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銅蹄》的意思

《白銅蹄》是一個成語,形容動物的蹄子顔色白而如銅般堅硬。同時,它也可以用來比喻一個人勇猛、堅強、不屈不撓。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白銅蹄》的拆分部首為白(bái)和銅(tóng),它們分别屬于“⺊”和“钅”。拼音“bái”有6畫,“tóng”有10畫。

來源與繁體

《白銅蹄》最早出現在明代朱權的傳世之作《朝鮮野紀》中,形容朝鮮白臘豬具有堅硬的銅色蹄子。這個形象鮮明的描述引發了廣泛的引用。在繁體中,則是以「白銅蹄」來書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使用「白鎣蹄」等形式來書寫《白銅蹄》。

例句

1. 他的勇氣和意志像一對白銅蹄,始終無法被擊敗。

2. 這匹白馬的白銅蹄在陽光下閃爍着金屬般的光芒。

3. 他們的友誼像《白銅蹄》一樣堅固,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組詞

白馬、銅蹄、堅固、勇猛

近義詞

堅強、剛毅、不屈不撓

反義詞

柔弱、膽怯、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