榱椽的意思、榱椽的詳細解釋
榱椽的解釋
架屋承瓦的木頭。方的叫榱,圓的叫椽。亦喻擔負重任的人物。《三國志·吳志·是儀胡綜傳論》:“ 儀 清恪貞素, 詳 數通使命, 綜 文采才用,各見信任,辟之廣夏,其榱椽之佐乎!”《晉書·外戚傳·褚裒》:“物各有所施,榱椽之材不合以為藩落也。”《周書·蘇綽傳》:“若刀筆之中而得澆僞,是則飾畫朽木,悅目一時,不可以充榱椽之用也。”
詞語分解
- 榱的解釋 榱 ī 椽子:“棟折榱崩。”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椽的解釋 椽 á 放在檩上架着屋頂的木條:椽子。椽筆。 古代房屋間數的代稱:“東宇西房數十椽。”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榱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本義
指古代建築中支撐屋頂的木構件,其中方的為榱,圓的為椽。二者共同承擔承托瓦片和屋頂的功能,類似于現代建築的椽子。例如《三國志》中提到“榱椽之佐”,即用此比喻棟梁之才。
-
比喻義
引申為擔負重任的人物,常用來形容國家或組織中起核心作用的人才。如《晉書》中稱褚裒為“榱椽之材”,即強調其重要性。
二、其他解釋差異
部分詞典(如、3)将其歸類為成語,并解釋為“形容房屋老舊破敗”,但這一用法在其他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或誤傳。建議優先采用本義及比喻義。
三、發音與用例
- 發音:cuī chuán(注音:ㄘㄨㄟ ㄔㄨㄢˊ)。
- 例句:
“棟折榱崩”(出自《新序·雜事四》),比喻國家或機構中重要人物失職導緻整體崩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三國志》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榱椽(cuī chán)是一個漢字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木字旁和車字旁。木字旁表示與木材相關,車字旁表示與運輸或建築相關。榱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建築領域,它指的是建築物中柱子和梁之間的結構部分,起到支撐和穩定建築的作用。
榱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榱椽」。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榱椽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一些使用榱椽的例句可以舉如下: 在古代建築中,榱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榱椽的結構設計決定了建築物的穩定性和牢固度。
與榱椽相關的組詞包括榱栱(cuī gǒng)、榱桷(cuī jué)、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等。這些詞都與建築結構或建築材料有關。
榱椽的近義詞包括橫梁、橫檩等,它們指的也是建築物中支撐梁和柱子的部分。而榱椽的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