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靜止不動貌;安穩。 明 劉基 《清齊記》:“時雨新濯,竹樹生色,猨鳥不呼,松柏帖妥,而巖壑為之清焉。” 清 龔自珍 《午夢初覺怅然詩成》詩:“瓶花帖妥爐香定,覓我童心廿六年。”
(2).指平安穩當。 宋 陸遊 《黃牛峽廟》詩:“襁兒着背上,帖妥若在榻。”
(3).平靜。 唐 李賀 《貝宮夫人》詩:“秋肌稍覺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4).妥帖,合適妥當。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詩用助語字貴帖妥。如 杜少陵 雲:‘古人稱逝矣,吾道蔔終焉’……皆混然帖妥。” 清 黃景仁 《消寒夜集分賦》:“商略身世事,百法欠帖妥。”
“帖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iē tuǒ,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靜止不動貌;安穩
描述事物處于安定、靜止的狀态。
例句:明·劉基《清齊記》提到“松柏帖妥,而巖壑為之清焉”;清·龔自珍詩雲“瓶花帖妥爐香定,覓我童心廿六年”。
平安穩當
強調事物或情境的平穩、無風險。
例句:宋·陸遊《黃牛峽廟》中“襁兒着背上,帖妥若在榻”。
平靜
多用于形容環境或心境的安甯。
例句:唐·李賀《貝宮夫人》有“空光帖妥水如天”。
妥帖合適
指安排或表達恰當、合理。
例句: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稱“詩用助語字貴帖妥”。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或擴展用法,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帖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整齊地貼好,安放妥當。它通常用來描述物品、紙張等整齊地排列或安放好的狀态。
帖妥的部首為⺡(石字旁),它的結構由石字旁和恰字旁組成。
帖妥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帖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它的意義由“帖”和“妥”兩個字義組成。從字義上來看,“帖”代表整齊地貼好,“妥”表示慎重、周全的意思。
帖妥的繁體字為“貼妥”。繁體字常常在台灣、香港等地使用。
在古代漢字書寫過程中,帖妥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在古時候,“帖”字的上方有一個豎起的長點,而“妥”字的左側是由立刀旁構成。這些改變代表了漢字書寫在演變中的發展。
1. 他把文件整理得非常帖妥。
2. 媽媽帖妥了我的衣服,好讓我今天上學更加整齊。
帖寫、貼帖、妥當、妥帖、帖子、牢帖。
整齊、規整、妥善。
雜亂、不整、不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