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身莫贖的意思、百身莫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身莫贖的解釋

亦作“ 百身何贖 ”。謂一身雖百死亦不能補償。 南朝 梁 劉令娴 《祭夫徐敬業文》:“躬奉正衾,親觀啟足。一見無期,百身何贖?” 唐 白居易 《祭崔相公文》:“丘園未歸,館舍先捐。百身莫贖,一夢不還。” 宋 蘇轼 《答孔毅夫書》之二:“ 劉器之 乃是鐵人,但逝者數子,百身莫贖,奈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三家店詞》:“ 上谷 旅店有題壁雲:‘一将有餘 魏武帝 ,百身莫贖 楚懷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百身莫贖是漢語中的經典成語,字面意為“即使自身死一百次也無法抵償”,深層含義指對逝者(多指敬重或親近之人)離世的深切悲痛與無法挽回的遺憾。以下從詞典釋義、典故溯源、用法解析三方面詳解:


一、詞典釋義

  1. 核心語義

    表示對重要之人逝去的極度痛惜,強調生命消逝的不可逆轉性。即使願意犧牲自己百次,也無法換回逝者生命,凸顯無力挽回的沉痛感。

    例:摯友猝然離世,縱有百身莫贖之憾,唯餘長歎。

  2. 情感色彩

    承載強烈自責與哀恸,多用于表達對師長、至親或德高望重者的追思,暗含崇敬與愧疚交織的複雜情感。


二、典故溯源

此成語典出《詩經·秦風·黃鳥》。春秋時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三賢(奄息、仲行、針虎)殉葬。時人哀其才德,作《黃鳥》悲歎: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意為:“若可換回三子性命,願以百人相替。”後凝練為“百身莫贖”,成為悼亡名典。

來源:


三、用法解析

  1. 適用語境

    • 哀悼重要人物:常見于挽聯、悼文,如“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一朝傾頹,百身莫贖”。
    • 表達深切悔恨:延伸用于對無法彌補之過的自責,如“當年輕忽緻禍,今雖百身莫贖”。
  2. 近義辨析

    • 百身何贖:同義,疑問語氣強化無奈感。
    • 噬臍莫及:側重事後懊悔,無“以命相抵”之意。
    • 萬死莫辭:強調甘願擔責,情感指向不同。

權威參考

提示:欲查完整釋義及古籍用例,可參閱《漢語大詞典》紙質版或權威數據庫(如中華經典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百身莫贖”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讀音

bǎi shēn mò shú()

釋義

出處

  1. 《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這是成語的早期文化淵源()。
  2. 唐代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園未歸,館舍先捐。百身莫贖,一夢不還。” 成為經典用例()。

用法

例句

  1. 明代袁宏道《去吳七牍》中:“曠官之罪,職百身莫贖矣。”(表達自責)
  2. “那惡人犯下滔天大罪,已是百身莫贖了。”(引申為罪孽深重)

近義詞

百身何贖:語義相近,強調“如何能抵償”的悲痛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詩經》、白居易文集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熬茶變奏曲冰天雪窯薄言倉扁乘虛而入春身蝳蝐刀斧手大亞灣核電站得令冬瓜改良派稾定衮藻好謀而成黃雀環火龍黼黻殲覆匠骊講評蹇脩夾寨警角進轉計辟列車員獵手緑碧闾陌滿腹珠玑漫沙苗床民治母姊妹碾碎剽迫皮船嫔妃平溢破鑒慶善青瑣帏神飛深昧束紡順水魚宿齒檀闆特長天牛同舍郎頭至萬安亡命之徒文學作品吳謡小味小愈謝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