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身莫贖的意思、百身莫贖的詳細解釋
百身莫贖的解釋
亦作“ 百身何贖 ”。謂一身雖百死亦不能補償。 南朝 梁 劉令娴 《祭夫徐敬業文》:“躬奉正衾,親觀啟足。一見無期,百身何贖?” 唐 白居易 《祭崔相公文》:“丘園未歸,館舍先捐。百身莫贖,一夢不還。” 宋 蘇轼 《答孔毅夫書》之二:“ 劉器之 乃是鐵人,但逝者數子,百身莫贖,奈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三家店詞》:“ 上谷 旅店有題壁雲:‘一将有餘 魏武帝 ,百身莫贖 楚懷王 。’”
詞語分解
- 百身的解釋 .謂一身死百次。一說,一百人的生命。語出《詩·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清 姚椿 《題<劍南集>後五首柬書田》:“它日, 文公 ( 朱熹 )沒,翁(指 陸遊 )祭文雲:‘某有捐百身起九
- 贖的解釋 贖 (贖) ú 用財物換回抵押品:贖當(刵 )。贖身。贖金。贖買。 用行動抵銷、彌補罪過:立功贖罪。 當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百身莫贖”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讀音
bǎi shēn mò shú()
釋義
- 字面含義:即使自己死一百次,也無法抵償或換回逝者的生命。
- 引申含義:表達對逝者的沉痛哀悼,或形容罪孽深重無法彌補。
出處
- 《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這是成語的早期文化淵源()。
- 唐代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園未歸,館舍先捐。百身莫贖,一夢不還。” 成為經典用例()。
用法
- 語法結構:複句式,常作主語或分句。
- 適用場景:多用于悼念逝者或表達悔恨,如祭文、悼詞等()。
例句
- 明代袁宏道《去吳七牍》中:“曠官之罪,職百身莫贖矣。”(表達自責)
- “那惡人犯下滔天大罪,已是百身莫贖了。”(引申為罪孽深重)
近義詞
百身何贖:語義相近,強調“如何能抵償”的悲痛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詩經》、白居易文集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身莫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是指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抹去罪行或過錯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百身莫贖》的拆分部首是白、身、艮,分别是從上、中、下部分來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22畫。
來源:
《百身莫贖》這個詞的來源目前尚未有确切的文獻記載。它可能是在古代文人兒女對自己的行為或者罪行的描述中而形成的詞組。
繁體:
《百身莫贖》是《百身莫贖》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沒有像現代那樣的規範書寫方式,因此《百身莫贖》在古代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寫法。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沒有留下明确的記錄。
例句:
1. 他犯下了如此嚴重的罪行,百身莫贖。
2. 明知道損害了他人利益,她内心感到百身莫贖。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百忍成金、無悔無怨、努力贖罪
近義詞:罪大惡極、無法挽回、無法彌補
反義詞:完全洗刷、絲毫不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