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功名利祿。《列子·楊朱》:“欲以説辭亂我之心,榮祿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憐哉?” 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轲母》:“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經義劄子》:“幸蒙大恩,休息田裡,坐竊榮祿,免於事累。” 清 方文 《偕槁木師至沉崑銅莊》詩之三:“世态争榮祿,吾徒甘寂寥。”
“榮祿”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如下:
“榮祿”指功名利祿,即榮譽與俸祿的結合,通常表示社會地位、財富等世俗成就。其中:
“榮祿”一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社會成就的追求與反思,既可用于描述顯達身份(如人名、官職),也可在哲學讨論中批判功利思想。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榮祿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人們因功績卓著或地位顯赫而受到的榮耀和封賞。
榮祿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頭部首)和示(礻字底部首)。榮祿的總筆畫數為13畫。
榮祿這個詞源于古代的封建社會,當時君主會根據臣子的功勞和地位,給予其不同的封號和待遇,其中榮祿就是一種封賜。這個詞後來也常用來指代個人因為成就而得到的榮譽和獎勵。
榮祿的繁體字為榮祿。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榮祿的形狀和現代稍有不同。舊時的寫法将草和示兩個部首分别寫在一個字的上下兩部分,草字頭部表示“榮”,示字底部表示“祿”。這種寫法在古代書法中常見。
1. 他因為在國家考試中獲得第一名而得到了榮祿的評定。
2. 這個武将因為在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被賦予了榮祿的地位。
1. 榮華富貴:指身份顯貴、家庭富裕。
2. 祿薄微軀:形容待遇不好或收入很少。
3. 名利雙收:指同時得到名譽和財富的雙重回報。
1. 榮譽:指由于取得成就而受到的尊敬和贊揚。
2. 獎賞:指因為表現出色而得到的物質或非物質的回報。
抗議:指因為不滿或反對而表示不服從或采取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