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鍋餅的意思、鍋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鍋餅的解釋

[(large,thick) wheat cake] 一種烙餅,較硬較大較厚

詳細解釋

一種較硬較大的烙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鍋餅是中華傳統面食,指一種用硬面烙制或烘烤而成的大而厚實的圓形餅,具有口感紮實、耐儲存的特點。其名稱源于制作器具(鍋)與形态特征(餅)的結合,在北方地區尤為常見。以下是詳細釋義與文化背景:

一、詞典定義與制作工藝

  1. 核心釋義

    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鍋餅指“一種較硬較大、烙熟的餅”。其制作需将低含水量的面團(俗稱“死面”)反複揉壓增加韌性,擀成厚圓餅後,在平底鍋或鏊子上用小火慢烙至雙面金黃,内部熟透。

  2. 工藝特征

    區别于煎餅或薄餅,鍋餅強調“厚、硬、實”:

    • 厚度:通常達2-4厘米,直徑約30厘米;
    • 質地:外皮微脆,内裡緊實有嚼勁;
    • 保存性:低水分使其可存放數日,古時便于旅途攜帶。

二、曆史淵源與地域文化

  1. 起源考據

    鍋餅最早見于清代《調鼎集》,記載為“山東鍋餅”,以酵面摻硬面擀烙,重達五斤。其誕生與北方小麥主産區及面食傳統密切相關,尤其盛行于山東、河北、河南等地。

  2. 地域變體

    • 山東鍋餅:分“炝面鍋餅”(嗆入幹粉增韌)與“油瓤鍋餅”(夾入油酥層),常見芝麻點綴;
    • 北京鍋餅:多夾紅糖或椒鹽,作為茶館點心;
    • 山西鍋餅:常加入小米面或雜糧,稱“混鍋餅”。

三、文化象征與現代演變

  1. 飲食符號意義

    鍋餅在民俗中象征“實在”與“勤儉”,舊時作為勞動者充饑主食,亦為婚俗“離娘餅”的載體,寓意生活富足。

  2. 當代創新

    現代餐飲中衍生出夾餡鍋餅(如豆沙、肉末)、迷你鍋餅等,但傳統工藝仍被列入部分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如山東淄博周村鍋餅制作技藝)。


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 中國烹饪百科全書編委會. 《中國烹饪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

: 徐海榮主編. 《中華飲食文化史》. 人民出版社,2014.

: [清]童嶽薦. 《調鼎集·卷三》. 清代手抄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 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山東省志·飲食服務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 鐘敬文. 《民俗學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 《周村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20年公布.

網絡擴展解釋

鍋餅是一種具有北方特色的傳統面食,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鍋餅指用鐵鍋烘烤制成的圓形烙餅,主要特征為:

二、地域特色

主要流行于山東、江蘇等地,存在兩種典型分類:

  1. 邳州鍋餅(江蘇徐州)
  2. 山東鍋餅(如煙台硬面鍋餅)

三、延伸含義

在成語用法中,鍋餅被引申為“事物易變化”的比喻,源自其烙制過程中需要翻面的特性。

四、文化地位

作為北方傳統主食,與福山拉面、蓬萊小面等共同構成地方飲食文化符號。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完整内容可通過标注來源網頁查看)

别人正在浏覽...

阿黎耶識俺咱鸨行巴子國别房餔糟歠漓重挂垂燿春寒料峭樗蒲大奴電磁鐵典押定實東北風鬥志斷果耑函浮征幹治高工閨壼黑槎槎戶豹虎門銷煙濟濟師師金凫金姑聲涓滴不遺郡邸俊識濫獄樂石例課淪寂履危難為情牝雞司晨牽費喬腔器滿意得清都紫微黥隸青鎖闱蜻蜓聲源聲阻失倫蝕損說項樹莓黍黏子肆虣四化建設太平洋條遞通俗化吞恨無藉在嚣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