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significant skill;literary skill of no order] 蟲:蟲書,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亦作自謙文字卑陋之詞
箋記風動,表議雲飛,雕蟲小藝,無累大道。——沈約《武帝集序》
(2) 亦作“雕蟲小技”
猶言雕蟲小技。 南朝 梁 沉約 《<梁武帝集>序》:“雕蟲小藝,無累大道。”《北史·張普惠傳》:“雕蟲小藝,微或相許,至於此處,豈卿所及!”參見“ 雕蟲篆刻 ”。
雕蟲小藝
一、基本釋義
“雕蟲小藝”指微不足道的技藝或文字技巧,常含貶義,比喻小技、末道。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合稱後引申為耗費精力卻價值有限的技能,多用于自謙或輕視他人技藝。
二、詞源與演變
源自揚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 揚雄以“雕蟲篆刻”比喻辭賦創作如同雕刻蟲書般瑣碎,認為非大丈夫應為之業。
王勃《滕王閣序》中“雕蟲小藝,記壯夫之所不為”進一步強化其貶義,将“雕蟲”與“小藝”合并,确立為固定成語。
三、用法與語境
四、權威詞典釋義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雕琢蟲書。比喻小技、末道。”
總結
“雕蟲小藝”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技”與“道”的價值觀判斷,強調技藝需服務于宏大志向。其曆時兩千年的語義穩定性,印證了漢語成語的文化生命力。
參考文獻來源
揚雄《法言·吾子》(中華書局點校本)
王勃《滕王閣序》(《全唐文》卷一八一)
《隋書·李德林傳》(中華書局二十四史修訂本)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1冊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
“雕蟲小藝”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iāo chóng xiǎo yì,繁體寫作“雕蟲小藝”。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或小技藝,常用于自謙語境,表示自己的才能或作品不夠高明。
詞源與結構
出處與演變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漢典》 或古籍原文。
白石飛仙半陰保艾暴陵标駁别疏不堪設想漕水逞術赤道洋流吃虱子留後腿寵媵詞忏催顔诋挫爹媽東坰兒女丑翻樣付諸一炬刮目相見龜藏六涵咀狐假虎威儉簡見效記詞鲸背讵期科名龍盤鳳逸辂客論斥論德買主描花南皮匹夫匹婦葡萄稔成三班借職甚至設中市場室内霜夕疏頭隨風挑夫頹風晚霭溫柔文丈物極則反吳蜀武用無直孝愛枭星狎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