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結繩刻木以記事。 明 張居正 《敕修東嶽廟碑文》:“惟 岱宗 之神,自繩契以來,秩在祝史,通乎上下,今天下郡國,皆有東嶽廟。”
“繩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曆史背景
“繩契”源于上古時期文字尚未成熟階段的記事手段,即用繩子打結或木片刻痕來傳遞信息、記錄事件或約定。例如明代張居正《敕修東嶽廟碑文》中提到:“惟岱宗之神,自繩契以來……”,說明該詞用于描述早期祭祀或社會活動的記錄方式。
字義分解
雖然“繩契”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作為文化概念,它常被用于讨論文字起源或古代文明研究領域,體現人類早期信息傳遞的智慧。
繩契(shéng q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個含義。它可以指代兩個人之間通過繩子相互約定的契約關系。同時,它也可以表示通過繩子來結合、聯繫或維系的關系。
繩契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繩(纟)和契(契)。繩的筆畫數為6,契的筆畫數為9。
繩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這篇文章中。在繁體中,繩契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寫法常常有些變化,繩契在古時候的寫法略有區别。繩契在古漢字中繩的上方多加一點,契則變為象形字,由幾個疊于一起的圓形組成。
1. 他們之間通過一根繩子籤訂了繩契。
2. 母女之間有着深厚的繩契關系,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分開。
1. 繩結:指通過繩子的結合來連接或固定的關系。
2. 契約:指通過書面或口頭約定而達成的協議或合同。
3. 契機:指觸發或引發某種事情發展的原因或機會。
近義詞:約定、協議、盟約
反義詞:解約、分離、疏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