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寵章的意思、寵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寵章的解釋

封建時代表示高官顯爵的章服。《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朕聞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寵章,備其禮物,所以蕃衛王室,左右厥世也。” 李善 注:“《禮記》曰:‘以為旗章,以别貴賤。’ 鄭玄 曰:‘章,識也。’”《舊唐書·鄭馀慶傳》:“由是,在朝衣緑者甚少,郎官諫官有被紫垂金者。又丞郎中謝洎郎官出使,多賜章服,以示加恩,於是寵章尤濫,當時不以服章為貴。遂詔 餘慶 詳格令立制,條奏以聞。”《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凡五百人,皆先賜緑袍鞾笏,錫宴 開寶寺 ,帝自為詩二章賜之……寵章殊異,前代所未有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寵章”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封建時代高官顯爵的章服,即通過服飾、徽章等标志區分官員等級的制度。這類章服通常與官職、爵位綁定,體現身份尊卑。

二、曆史背景

  1. 等級象征:古代通過服飾紋樣、顔色(如唐代“紫袍”“綠袍”)、配飾(如金印)等區分官員品級,稱為“章服制度”。
  2. 政治功能:統治者通過賜予章服彰顯恩寵,如宋代曾大規模賜宴并賞賜章服以示加恩。

三、文獻例證

四、延伸說明

“寵章”一詞隱含皇權對臣子的恩寵與控制,是古代官僚體系等級化、禮儀化的典型體現。類似制度在東亞文化圈(如中國、日本、朝鮮)曆史上均有延續。

如需進一步了解章服制度細節,可參考《禮記》《唐會要》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寵章(CHǒng Zhā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寵愛的徽章”或“受寵愛的标志”。寵章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拆分部首:宀(mián,宀字頭,表示房屋、家庭之意)+ 章(zhāng,表示徽章、标志之意) - 筆畫數:宀(3畫)+ 章(9畫) 寵章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皇室。在古代,寵章是一種帶有标志性徽章的裝飾品,代表着皇帝的寵愛和尊貴地位。寵章常常由貴族或重要官員佩戴,以示其受到皇帝的特别關注。 現在,寵章這個詞語也有了更廣泛的應用。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群體中受到特别寵愛和重視。例如,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可以被稱為這個公司的寵章,表示他受到了公司員工的高度敬愛和尊重。 在繁體字中,寵章的寫法為「寵章」,寵字的左邊加上了一個額外的部首寸(cùn,表示寸量單位),形成了「寵」字。這種寫法仍然保留在一些華人社區和傳統場合中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寵章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和變體較多,古時候的寵章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寵章作為一個相對較新的詞語,它的古代寫法可能較少被記錄和了解。 以下是一個關于寵章的例句: 1. 他在公司中的出色表現使他成為了企業的寵章。 2. 她的高超技藝使她成為了舞蹈界的寵章。 與寵章相關的組詞有:寵愛(chǒng ài,寵愛)、寵兒(chǒng ér,受寵的孩子)、寵臣(chǒng chén,受寵的臣子)等。 近義詞有:寵愛、寵信、寵愛有加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被忽視、被冷落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