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雀息的意思、雀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雀息的解釋

猶屏息。形容恐懼,不敢做聲。《三國志·吳志·韋曜傳》:“抱怖雀息,乞垂哀省。” 南朝 梁 陶弘景 《請雨詞》:“頃亢旱積旬,苗稼焦涸,遠近嗷嗷,瞻天雀息。”《北史·高麗傳》:“ 柳 張目叱之,拳擊 成 墜於牀下, 成 左右雀息不敢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雀息”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因恐懼或緊張而不敢發出聲音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屏住呼吸”,通常用來描述人在極度害怕、敬畏或緊張時,噤聲屏息、不敢言語的狀态,類似于鳥雀受驚後的安靜反應。

2.出處與用法

3.拼音與注音

4.近義與關聯詞

5.使用場景

常見于曆史文獻、小說或正式文體中,例如描述臣子面見君王、弱者面對強權時的狀态,或突遇危險時的反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例句,可參考《三國志》《北史》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雀息》的意思

《雀息》又稱作「鵲息」,是指小鳥輕微的呼吸聲音,也可以用來形容非常輕微、微弱的聲音。這個詞常常用來比喻非常安靜、恬靜的環境。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雀息》這個詞由部首「隹」和「息」組成。其中,「隹」是一個部首,表示鳥類,它有4個筆畫;「息」是一個獨體字,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雀息》一詞最早出現在《古詩十九首》中的《遠山雀》,詩中道出了「鵲聲過、無人會、深井頻鑿三四枝」的境地。而這個詞的繁體形式是「鵲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雀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有時候會将「隹」寫作「工」,表示鳥一類,也有将「息」寫作「㔚」或「欬」的變異寫法。例如,古代詩人蘇轼在《西江月·世間行樂亦如此》中就曾使用了「㔚欬」作為「雀息」的古漢字寫法。

例句

1. 晨曦微露,隻聽得窗外傳來一陣悅耳的雀息聲。

2. 教室裡靜極了,隻有那雀息般微弱的呼吸聲可聞。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
- 雀聲:小鳥唱歌的聲音。
- 雀躍:小鳥跳躍的樣子,也可形容人興高采烈的樣子。
- 雀斑:面部或身體上的小斑點,比如眼睛周圍的黑斑。

近義詞:
- 鳥語:小鳥的歌聲,也用來形容聽不懂的語言。
- 蟲鳴:昆蟲發出的聲音,常常在夏夜裡存在。
- 蟲鳥:昆蟲和鳥類的總稱。

反義詞:
- 喧嚣:熱鬧、吵鬧聲。
- 大聲:高聲、洪亮的聲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