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龍的意思、白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龍的解釋

(1).傳說中白色的龍。《墨子·貴義》:“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 唐 孫處士 《送青城丈人酒》詩:“深羨 青城 好洞天,白龍一覺已千年。”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祥瑞》:“三年,麟見 永泰 ,白龍見 卭江 。”《清史稿·災異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陽 白龍見。”

(2).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詩:“一曲一直水,白龍何鱗鱗。” 宋 朱熹 《次觀瀑布韻》:“快瀉蒼崖一道泉,白龍飛下鬱藍天。”

(3).神話中的河神。

(4).傳說 伏羲 時的刑官名。《唐律疏議·名例序》:“昔白龍白雲,則 伏犧 軒轅 之代。”

(5).即 白龍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見行人畏 白龍 ,遙聞公主愁黃鶴。” 唐 東方虬 《昭君怨》詩之二:“揜淚辭丹鳳,銜悲向 白龍 。”參見“ 白龍堆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龍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以下三個核心義項,均源自權威辭書典籍:

一、神話中的白色神龍

指古代傳說中通體白色的龍,常作為祥瑞或神異的象征。

出處:《漢語大詞典》(第8冊,第1頁)引《淮南子·覽冥訓》:"白龍魚服,見困豫且",描述白龍化身魚類卻被漁夫捕獲的典故,喻指貴人微服遭遇風險。

文獻佐證:《史記·封禅書》載秦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白帝在五行中屬金,對應白色,後世漸與白龍意象融合。

二、特指漢高祖劉邦的隱喻

古代谶緯學說中以"白龍"代指漢高祖劉邦,源自其斬白蛇起義的傳說。

出處:《辭源》(修訂本,第2093頁)引《漢書·高帝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前有大蛇當徑,乃拔劍斬蛇",後老妪哭訴"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者赤帝子斬之",白蛇即白龍化身。

文獻佐證:王充《論衡·紀妖篇》詳載此事,強化了白龍象征秦政權(白帝子)、赤龍象征漢室(赤帝子)的對應關系。

三、駿馬的雅稱

古代借"白龍"喻指毛色純白、神駿非凡的良馬。

出處:《漢語大字典》(馬部)引《西京雜記》卷二:"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白龍",此名凸顯馬匹如龍般迅捷威儀的特質。

文獻佐證: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詩"赤螭媚其彩,白龍婉其姿"中,"白龍"即指白馬,體現唐代已固化此詩化意象。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8冊).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2009.
  3.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0.
  4. 班固.《漢書·高帝紀》. 中華書局點校本.
  5. 王充.《論衡·紀妖篇》.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網絡擴展解釋

“白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神話與傳統文化中的白龍

  1. 白色神龍
    在中國神話中,白龍是傳說中的神獸,象征純潔、吉祥與神聖力量。如《墨子·貴義》提到“白龍見于西方”,與五行學說中的方位象征相關。傳統文化中,白龍常被視為守護神,能驅邪避兇,帶來和平與繁榮。

  2. 河神或自然化身
    部分古籍記載白龍為河神,掌管水域或降雨(如《齊東野語》描述白龍現身預示祥瑞)。此外,唐代詩人孟郊用“白龍何鱗鱗”形容瀑布或溪流的奔騰之态。

  3. 伏羲時代的刑官名
    據《唐律疏議》記載,“白龍”是伏羲時期的司法官職,可能與早期律法體系相關。

二、地理與曆史名詞

  1. 白龍堆(地名)
    指古代西域的沙丘地貌,唐代詩詞中常提及此地環境險峻,如崔湜《大漠行》描述“行人畏白龍”。

三、現代文化中的形象

  1. 《龍與地下城》遊戲角色
    在桌面遊戲中,白龍屬于混亂邪惡陣營,栖息于寒冷山脈,具有冰霜噴吐能力,偏好捕食冷凍獵物。

四、文學與修辭用法

白龍在文學中常用于比喻高潔品質或壯麗景觀。例如朱熹詩句“白龍飛下鬱藍天”描繪瀑布傾瀉的場景;現代詩文則以“白龍吐珠”形容藤蔓花朵的純潔之美。


以上内容綜合了神話、曆史、文學及遊戲設定,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标揭表生冰場辟言不期然而然不省人事擦掌磨拳腸穿孔闖南走北刺螫詞狀單簧管诋斥豆渣腦筋輔治敢死隊公煙廣霞過端含鈴子涵漬假面具賤恙角弓解悶诘戎可哀寬宏利川小曲鬣葵曆陵聆風領押狸鼬倮兒麥熟毛羽零落拿喬怒憤叛渙平談貧虛品詣強劫乾焦切謝棄末反本蛩岠驅逐機商法神坰食糖爽俊殊績疏鐘讨暴未明求衣為蛇畫足鰕米陷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