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換頭的意思、換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換頭的解釋

(1).詞的下片起頭句和前片不相同的叫換頭。 明 楊慎 《詞品·秦少遊贈樓東玉》:“ 秦少遊 《水龍吟》贈營妓 樓東玉 者,其中‘小樓連苑’,及換頭‘玉佩丁東’,隱‘樓東玉’三字。” 清 周濟 《宋四家詞選·論》:“吞吐之妙,全在換頭煞尾。古人名換頭為過變,或藕斷絲連,或異軍突起,皆須令讀者耳目振動,方成佳製。換頭多偷聲,須和婉,和婉則句長節短,可容攢簇。”或謂《詩》中已有換頭,但其名稱在填詞時始出現。 清 納蘭性德 《填詞》詩:“不見句讀參差三百篇,已自換頭兼轉韻。”有時亦指詞由前片轉入下片句法和前片完全相同的,即謂樂曲過拍後另起一頭。

(2).曲牌的一種體式。重複同一曲調,後曲換前曲的頭一句或頭幾句,稍增減其字數,其性質與“前腔”、“幺篇”等相同。曲中的換頭也可以自成一調,與詞中的換頭不同。

(3).舊時剃頭擔子鳴以招人的一種樂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換頭”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文學創作術語(主要指宋詞結構)

  1. 定義
    “換頭”指詞的下片(即後半部分)起頭句與前片(前半部分)開頭句式不同的結構手法。例如秦觀《水龍吟》中,上片以“小樓連苑”起句,下片換頭為“玉佩丁東”,通過句式變化形成節奏轉換。

  2. 作用與意義

    • 藝術效果:通過句式調整實現内容遞進,如蘇轼《蔔算子》下片從寫景轉為抒情,增強表現力。
    • 創作技巧:清代周濟指出,換頭需“藕斷絲連”或“異軍突起”,以調動讀者感受。
  3. 相關概念
    亦稱“過片”“過變”,與曲牌中“前腔”“幺篇”等體式不同,後者僅微調字句而非句式。

二、其他含義

  1. 成語典故
    源自古代傳說,形容角色或位置的互換,但此用法在現代較少見。
  2. 曲牌體式
    重複曲調時調整首句字數的創作形式,屬音樂結構術語。

三、擴展說明

詞的換頭現象标志着單阙小令向雙阙長調的演變,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如需具體例證,可參考楊慎《詞品》或周濟《宋四家詞選》中的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換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換頭》是一個指代人們交換頭顱或更換頭顱的詞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些離奇或匪夷所思的情節或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換頭》這個詞的部首是“⺲”(肉),總共有6畫。

來源

《換頭》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主父世紀列傳》中,描寫了主父偃與趙宣子換頭謀殺平津侯的故事。這個詞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豐富漢語詞彙的一部分。

繁體

《換頭》的繁體字為「換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換頭」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說文解字》中将其寫作「換首」,意思依然是交換頭顱。

例句

1. 神奇的魔術師竟然在舞台上完成了一次實實在在的換頭表演。

2. 這部電影情節奇特,充滿了驚悚和換頭的元素。

組詞

換頭顱、換頭術、換頭人

近義詞

交換頭顱、替換頭顱、置換頭顱

反義詞

保持原狀、不換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