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豳風·七月》:“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後以謂家居。《遼史·耶律昭傳》:“夫西北諸部,每當農時,一夫為偵候,一夫治公田,二夫給糺官之役,大率四丁無一室處。”
居住的房屋。《新唐書·崔郾傳》:“ 郾 不藏貲,有輒周給親舊,為治其昏喪。居家怡然,不訓子弟,子弟自化。室處痺漏,無步廡,至霖淖。”
“室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語境,既可指代具體的房屋,也可引申為居家生活的狀态。其近義詞包括“居所”“宅邸”,但更強調居住行為與空間的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組詞用法,可參考《詩經》《新唐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的詳細注解。
室處(shì chǔ)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住所、居住的地方。
室處的拆分部首是宀和車,宀是房屋的意思,車是居住的象形字。室處的總筆畫數為9。
室處的來源很簡單,室指的是房屋,處表示所處的地方。因此,室處指的是居住處所。
室處的繁體字為室處。
在古代,室處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室的古體字形與現代相似,處的古體字形是由“個”和“止”組成。
1. 他的室處在城市的中心地帶,非常便利。
2. 她喜歡安靜,室處選擇在郊區。
組詞:室内、室外、住室、居室。
近義詞:居所、住所、寓所。
反義詞:出室、離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