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院的意思、書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院的解釋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舊時地方上設立的供人讀書或講學的處所

顧憲成重修 東林書院的時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講 程朱學說的。——《事事關心》

詳細解釋

(1). 唐 代中書省修書或侍講的機構。 玄宗 開元 六年,乾元院改號麗正修書院,十三年改麗正修書院為集賢殿書院,置學士、直學士、侍讀學士、修撰官,掌刊輯經籍、搜求遺書、辨明典章,以備顧問應對。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卷六6*四,《新唐書·藝文志一》《百官志二》《張說傳》

(2). 宋 至 清 私人或官府設立的供人讀書、講學的處所,有專人主持。 宋 代書院以講論經籍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說為嵩陽)、應天、嶽麓四大書院; 元 代書院遍及各路、州、府; 明 清 書院更多,但多為習舉業而設。 清 光緒 二十七年後,改全國省、縣書院為學堂,書院之名遂廢。參閱 宋 王應麟 《玉海·宋朝四書院》、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州郡書院》《元史·選舉志一》《清史稿·選舉志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書院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和學術機構,起源于唐代,曆經宋元明清的發展與演變,至清末改制為學堂,對中國文化、教育及學術研究産生了深遠影響。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解析:

一、定義與起源

書院最初是集藏書、校書、修書功能于一體的機構,唐代開元年間(如洛陽麗正書院)作為官方修書場所出現。後逐漸演變為兼具講學與學術研究的教育組織,成為官學與私學結合的特殊教育制度。

二、曆史發展脈絡

  1. 唐代至五代:萌芽階段,以藏書修書為主,後期開始講學活動(如白鹿洞書院前身)。
  2. 宋代:進入鼎盛期,朱熹等理學家确立書院制度,形成自由講學、學術辯論的風氣,四大書院(如嶽麓書院)成為典範。
  3. 元明清:官學化趨勢明顯,雍正後得到官方大力支持,全國書院數量達7500餘所。

三、核心功能

  1. 教育傳承:教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等),培養科舉人才與學術精英。
  2. 學術創新:通過“講會”“會講”等形式推動思想碰撞,南宋理學、清代樸學均依托書院發展。
  3. 文化保存:藏書功能延續千年,如宋代書院普遍設藏書樓保存典籍。

四、組織特色

五、曆史影響與現代延續

書院制度于1901年隨清末新政廢止,但其自由講學傳統、學術獨立精神深刻影響了近代學堂教育。當代部分高校(如複旦大學書院制)與文化交流機構仍借鑒書院模式,延續文化傳承功能。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地域分布信息,可參考(合浦廉湖書院)、(制度演變)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書院》

《書院》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教育機構,專門用于培養士人和學者。它是中國獨特的學堂形式,既是傳授知識的場所,也是學術交流和社會活動的中心。

《書院》的部首和筆畫

《書院》的部首是“阝”,也可以寫作“邑”,表示與城市或集鎮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書院》的來源

《書院》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在規模逐漸擴大的封建社會中,私學越來越多地組織為大規模的學園,稱為“書院”。到了唐代,書院變得更加龐大和複雜,被視為傳承儒學的重要場所。

《書院》的繁體

《書院》的繁體字為「書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書院》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以「書院」為常見形式。

《書院》的例句

1. 這座《書院》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者和政治家。

2. 他經常去附近的《書院》學習經史文化。

《書院》的相關詞彙

1. 組詞:經院、官學、私塾。

2. 近義詞:學堂、學府。

3. 反義詞:雜學、野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