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院的意思、書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院的解釋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舊時地方上設立的供人讀書或講學的處所

顧憲成重修 東林書院的時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講 程朱學說的。——《事事關心》

詳細解釋

(1). 唐 代中書省修書或侍講的機構。 玄宗 開元 六年,乾元院改號麗正修書院,十三年改麗正修書院為集賢殿書院,置學士、直學士、侍讀學士、修撰官,掌刊輯經籍、搜求遺書、辨明典章,以備顧問應對。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卷六6*四,《新唐書·藝文志一》《百官志二》《張說傳》

(2). 宋 至 清 私人或官府設立的供人讀書、講學的處所,有專人主持。 宋 代書院以講論經籍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說為嵩陽)、應天、嶽麓四大書院; 元 代書院遍及各路、州、府; 明 清 書院更多,但多為習舉業而設。 清 光緒 二十七年後,改全國省、縣書院為學堂,書院之名遂廢。參閱 宋 王應麟 《玉海·宋朝四書院》、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州郡書院》《元史·選舉志一》《清史稿·選舉志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書院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形式,兼具藏書、講學、研究與祭祀功能,是傳統儒家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其詳細釋義如下:

  1. 定義與起源

    書院最初指藏書、校書之所,後演變為以私人創辦為主、聚徒講學的教育機構。其名稱始于唐代官方設立的修書機構(如麗正書院、集賢殿書院),宋代以後成為主流的教育組織形式,取代官學成為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的中心。

    (來源:《漢語大詞典》釋義;《中國教育史研究》)

  2. 核心教育功能

    書院以自由講學、學術争鳴為特色,注重品德修養與學術傳承。教學内容以儒家經典為主,采用問難論辯、自學研修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式。著名書院如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并稱“四大書院”,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成為後世書院教育綱領。

    (來源:《中國書院制度研究》;白鹿洞書院官網曆史沿革)

  3. 文化象征意義

    書院不僅是教育實體,更是儒家道統的象征和精神家園。它承載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士人理想,是學術流派(如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的發源地和傳播中心,深刻影響了東亞文化圈的教育理念。

    (來源:《中國文化史通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中對書院文化的評述)

  4. 建築與制度特征

    書院多建于山林僻靜處,建築格局通常包括講堂、藏書樓(尊經閣)、祭祀先賢的祠堂(如文廟)、師生齋舍及園林景觀,體現“天人合一”理念。其管理制度(如山長負責制、學規、講會制度)具有高度自治性。

    (來源:《中國古代建築史》;故宮博物院“書院文化專題”資料)

權威參考來源(符合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和學術機構,起源于唐代,曆經宋元明清的發展與演變,至清末改制為學堂,對中國文化、教育及學術研究産生了深遠影響。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解析:

一、定義與起源

書院最初是集藏書、校書、修書功能于一體的機構,唐代開元年間(如洛陽麗正書院)作為官方修書場所出現。後逐漸演變為兼具講學與學術研究的教育組織,成為官學與私學結合的特殊教育制度。

二、曆史發展脈絡

  1. 唐代至五代:萌芽階段,以藏書修書為主,後期開始講學活動(如白鹿洞書院前身)。
  2. 宋代:進入鼎盛期,朱熹等理學家确立書院制度,形成自由講學、學術辯論的風氣,四大書院(如嶽麓書院)成為典範。
  3. 元明清:官學化趨勢明顯,雍正後得到官方大力支持,全國書院數量達7500餘所。

三、核心功能

  1. 教育傳承:教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等),培養科舉人才與學術精英。
  2. 學術創新:通過“講會”“會講”等形式推動思想碰撞,南宋理學、清代樸學均依托書院發展。
  3. 文化保存:藏書功能延續千年,如宋代書院普遍設藏書樓保存典籍。

四、組織特色

五、曆史影響與現代延續

書院制度于1901年隨清末新政廢止,但其自由講學傳統、學術獨立精神深刻影響了近代學堂教育。當代部分高校(如複旦大學書院制)與文化交流機構仍借鑒書院模式,延續文化傳承功能。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地域分布信息,可參考(合浦廉湖書院)、(制度演變)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河安枕百口橋百畦版授寶苗邊卡螬行暢銷書樗鉛楚相斷蛇搭賣大熊貓得按敦缛耳鬓撕磨鳄溪藩臬發文狗行狼心桂苑瞽叟估衣涵虛話不相投火熱藿食計曆咭咧呱啦即照潏波絶粒钜細亢意坑陷款啓平居毗沙門辟王搶榆绮井榷酒征茶日許多時三鱓三餘讀書上着蛇瘡蝕昴拴線台坊謄正通都巨邑湍回讬號文堂無辨無可争辯物外人湘芸仙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