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貢稱臣的意思、納貢稱臣的詳細解釋
納貢稱臣的解釋
繳納貢品,自稱為臣下。後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詞語分解
- 納貢的解釋 交納貢品詳細解釋.古代諸侯向天子貢獻財物土産。《史記·齊太公世家》:“命 燕君 復修 召公 之政,納貢於 周 ,如 成 康 之時。”《晉書·潘嶽傳》:“方今四海會同,九服納貢。” 清 陳康祺 《
- 稱臣的解釋 自稱臣子,接受對方統治,泛指向對方屈服俯首稱臣詳細解釋.猶臣服。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追慕 南越 , 嬰齊 入侍,北面稱臣,伏聽告策。”.謂出任官職。 唐 杜甫 《送惠二歸故居》詩
網絡擴展解釋
“納貢稱臣”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繳納貢品并自稱為臣下,表示臣服于更強大的政權。後來也延伸為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的狀态。
二、出處與演變
- 早期文獻:
首次見于清代小說《醒世姻緣傳》(、),原指地方勢力向中央政權進貢示忠。
- 官方史書引用:
《清史稿·太宗本紀》記載“宜要其納貢稱臣,以黃河為界”,用于描述邊疆部族歸附清廷的政治關系。
三、曆史實例
- 朝鮮與明清:朝鮮王朝長期向明朝納貢稱臣,後改為臣服清朝(、)。
- 宋金關系:南宋高宗通過納貢稱臣換取與金朝的和議,維持半壁江山統治。
- 匈奴分化:南匈奴歸附漢朝并納貢稱臣,北匈奴則遠遁。
四、語法與用法
- 詞性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于描述政治臣服或比喻性屈從。
- 近義詞:稱臣納貢(、),二者含義相同但詞語順序不同。
五、延伸比喻
現代文學中,老舍在《四世同堂》中用“納貢稱臣”暗喻對權勢的妥協(、),賦予其社會文化層面的新意。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案例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清史稿》《醒世姻緣傳》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貢稱臣:詞義解釋
《納貢稱臣》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國家或國家的統治者向另一個更強大的國家或國家的統治者送上貢品并向其臣服效忠。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納貢稱臣》這個詞可以拆分為4個部首和26個筆畫。
部首拆分:纟(纟字頭) + 言(讠部) + 又(又字旁) + 臣(自部)
筆畫分别是:7 + 7 + 5 + 7 = 26筆畫
來源
《納貢稱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政治體系中,較弱小的國家常常向更強大的國家進貢,并承認臣服關系以确保和平。這類臣服稱納貢,在中國曆史中非常常見。
繁體
《納貢稱臣》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納貢稱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些差異。把《納貢稱臣》寫成古漢字的形式,可能是「納貢稱臣」。
例句
1. 這個國家曾經向鄰國納貢稱臣,以确保兩國長久和平相處。
2. 在古代,許多國家為了避免戰争,選擇了納貢并向更強大的國家稱臣。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納貢、稱臣
近義詞:率衆歸附、膜拜
反義詞:勇往直前、自力更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