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航的意思、浮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航的解釋

并船而成的浮橋。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江水 翼縣 轉注,故有東渡西渡焉。東南二渡通 臨海 ,并汎單船為浮航。”《晉書·蔡谟傳》:“ 蔡公 過浮航,脫帶腰舟。”《說郛》卷五四引 宋 周煇 《北轅錄》:“十三日至 黃河 ,浮航以渡,自南抵北,用船八十五隻,各闊一丈六七尺,其布置相去又各丈餘,上實算子木,復覆以草,曳車策馬而過,如履平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用船隻連接而成的浮橋,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軍事用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浮航”指通過并排船隻或單船相連形成的臨時性浮橋,主要用于跨越水域。古代文獻中常稱其為“舟梁”“浮桁”或“戰橋”。


二、結構與特點

  1. 船隻連接:通常以多艘船橫向排列,上鋪木闆或算子木(如《水經注》記載用單船連接)。
  2. 臨時性:因搭建便捷、可快速拆除,多用于軍事行動或臨時交通。
  3. 穩定性:雖為臨時結構,但通過固定船隻和鋪設材料(如草、木闆),可承載車馬通行。

三、曆史應用


四、文獻記載


五、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浮航”一詞已較少使用,但在部分領域(如船舶設計)可能借指浮動式航行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航這個詞常用來形容輕輕飄浮、徐徐飛舞的狀态或動作。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氺(水),右邊是航(行走)。根據筆畫組成,氺部有四畫,航部有八畫。浮航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并在繁體字中保留。在古時候,浮航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航部在水部的上方寫作畋,畋上方放置一個點表示飛舞,整體像兩隻鳥在空中飛行。例如,字典中給出的一個古代寫法為“畋主”。使用浮航一詞的例句可以是:“彩色氣球在蔚藍的天空中浮航着。” 組詞方面,可以構成浮航的相關詞彙有浮船、浮現、飄浮等。與浮航近義的詞彙有飄飛、飄動,相反義詞可以是沉淪。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