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悔改的表情。《左傳·襄公七年》:“ 孫子 無辭,亦無悛容。”
“悛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為quān róng,由“悛”(悔改)和“容”(表情、神态)組成,字面意為“悔改的表情”。
指人表現出悔過或反省的神态,常見于描述犯錯後未完全改正但流露悔意的狀态。例如《左傳·襄公七年》記載:“孫子無辭,亦無悛容”,即孫子未辯解,但也沒有悔改的表現。
“悛”字本身含“改正”之意,而“容”側重神态,組合後更強調外在表現與内在心理的關聯。需注意該詞使用場景較正式,日常口語中較少見。
《悛容》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悔過自新、改過自新的容貌。
《悛容》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從左至右分别是心部和容部,總共有12畫。
《悛容》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史記·劉敬傳》中的記載:“汲黯曰:人面多險詐,眯起眼縫,色常易悛。故悛容者,見其險惡而改為善也。”意思是人的面容常常會顯示出陰險狡詐的樣子,但如果能夠改過自新,面容就會顯得悔過自新。
《悛容》的繁體字為「悛容」。
在古時候,《悛容》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的記載中,「悛」的古字形為「心」與「彖」的合字,意味着通過思考和反思來改過自新的心态;而「容」的古字形為「宀」(房屋的意思)與「一」的合字,表示把自己的心态表現在臉上。
1. 他經過長時間的反思和悔過,終于展現出了一副悛容。
2. 她的悛容讓人們相信她已經真心悔過了自己的過錯。
1. 悛改:指悔過自新、改過自新。
2. 悛心:指通過内心的反思和悔過來改變自己。
1. 忏悔:指對自己過去行為的深感悔過和反省。
2. 歉疚:指因為自己的過失或錯誤而内心感到痛苦和懊悔。
1. 不懊悔:指沒有對過錯或錯誤感到後悔或内疚。
2. 不改悔:指不願意改變或悔過自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