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齊嚴肅。《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曹公 望 權 軍,歎其齊肅。”《周書·文帝紀上》:“加以法令齊肅,賞罰嚴明,真足恃也。” 元 揭傒斯 《逸士陳君墓志銘》:“家範齊肅如素官。”
莊重敬慎。《國語·楚語下》:“自公以下至於庶人,其誰敢不齊肅恭敬緻力於神!”《漢書·郊祀志上》:“民之精爽不貳,齊肅聰明者,神或降之。” 顔師古 注:“齊讀曰齋。齋肅,莊敬也。”
疾速。齊,通“ 齌 ”。《國語·楚語下》:“敬不可久,民力不堪,故齊肅以承之。” 韋昭 注:“肅,疾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國語下》:“齊字當訓為疾,與肅同意,故以齊肅連文。《爾雅》曰:‘肅、齊,疾也。’敬不可久,故欲其疾速也。”《左傳·昭公十三年》:“ 齊桓 ……從善如流,下善齊肅。” 杜預 注:“齊,嚴也;肅,敬也。” 楊樹達 《積微居讀書記·讀<左傳·昭公>》:“ 齊桓 男女無别,而謂有嚴敬之德,非其實也。今謂齊肅者,疾也,速也。”
齊肅是漢語中的合成詞,由“齊”與“肅”二字組合而成,主要形容态度莊重、恭敬嚴謹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古籍用例:
指儀态端正、神情嚴肅,體現對人事的敬重。如《詩經·大雅·思齊》中“齊肅”形容周文王祭祀時的恭謹态度。
強調行為或氛圍的整齊有序。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載:“民入日儆,百官齊肅”,描述百官儀容整肅的場景。
現代漢語中雖較少使用,但仍見于書面語,形容儀式、場合或人的莊重狀态,如:“會場氣氛齊肅,衆人靜默緻哀。”
參考資料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紙質文獻為準。)
“齊肅”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主要含義:
1. 整齊嚴肅
指事物或人的狀态井然有序、莊重嚴謹。例如《三國志》記載曹操贊歎孫權軍隊“齊肅”,形容其軍容嚴整。元代揭傒斯描述家規時也用此詞,體現家族秩序肅穆(《逸士陳君墓志銘》)。
2. 莊重敬慎
多用于祭祀或禮儀場合,強調恭敬态度。如《國語》提到“齊肅恭敬緻力于神”,《漢書》注釋中“齊”通“齋”,指齋戒時的肅穆。此義項中“齊”讀作“zhāi”(齋)。
3. 疾速
此義項較少見,通假“齌”(音jì),表迅速。《國語·楚語下》中“齊肅以承之”即用此意,指快速完成祭祀以減輕民衆負擔。
補充說明
隘谷百喙如一巴黎霸史膘肥哔剝不吝賜教暢心篡臣悴賤大奸大節不奪觰沙德齒斷壁訛誣亘連姑容海女衡水滑潤滑托虎觀徊腸傷氣疆境教母劫遷機密房禁闼救火會酒糟鼻楫棹課功雷令梁壞靈津厲骛離緣魯菜雒誦塺塺杪末蜜香泥文仆緣千金壽請受桑蠖三冗山叢賞召折錢折獄仕祿世緒爽風題籤拖家帶口玩器蕪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