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文思活躍。《舊唐書·文苑傳下·李翰》:“為文精密,用思苦澀。常從 陽翟 令 皇甫曾 求音樂,每思涸則奏樂,神逸則著文。”
(2).神奇超逸。 宋 蘇轼 《畫水記》:“ 唐 廣明 中,處士 孫位 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 張長史 草書頽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态自足,號稱神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尾有 宣和 二篆書,與 趙 本又不同,而字畫之神逸迥出諸家之上,或即 賈 刻原本歟!”
“神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文思活躍
指創作時思維敏捷、靈感充沛的狀态。例如《舊唐書·李翰傳》提到,李翰在“神逸”時能流暢著文。這種用法多用于形容文學創作或藝術構思的瞬間爆發力。
神奇超逸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超凡脫俗的氣質或風格。如宋代蘇轼評價唐代畫家孫位的畫作“盡水之變,號稱神逸”,強調其藝術表現的獨特與高妙。
人物神态
可指人神态悠閑、自在逍遙,如查字典解釋的“超脫塵世、不受拘束的境界”。網頁造句中“中年文士偉岸神逸”即體現人物氣質的超凡。
藝術風格
常用于書畫、文學等領域,如張長帝的草書“頹然天放,號稱神逸”,突出作品的灑脫與意蘊。
“神逸”兼具動态(思維活躍)與靜态(氣質超然)的雙重内涵,既可描述創作過程,也能贊美人物或藝術作品的神韻。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神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神态悠閑、自在超脫的樣子,形容人或事物非常靈動出塵、灑脫自在。
《神逸》的部首是“礻”(示),總共包含了10個筆畫。
《神逸》一詞最初出自《莊子·應帝王篇》:“逸乎其所不能,拘乎其所不能。”意思是說神逸的人能夠超越凡俗的束縛,隨心所欲地生活,不受外界的幹擾,從而達到了超越常人的境地。
《神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神逸」。
在古代漢字中,《神逸》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神逸》的意義都保持不變。
1. 他的舞蹈動作非常神逸,仿佛化身成了一隻輕靈的仙鶴。
2. 這幅畫意境頗為神逸,使人如同置身于仙境之中。
神态、出神、逸樂、逸事、逸趣。
出塵、逍遙、灑脫、超然。
凡俗、束縛、平庸、俗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