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神逸的意思、神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神逸的解釋

(1).謂文思活躍。《舊唐書·文苑傳下·李翰》:“為文精密,用思苦澀。常從 陽翟 令 皇甫曾 求音樂,每思涸則奏樂,神逸則著文。”

(2).神奇超逸。 宋 蘇轼 《畫水記》:“ 唐 廣明 中,處士 孫位 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 張長史 草書頽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态自足,號稱神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尾有 宣和 二篆書,與 趙 本又不同,而字畫之神逸迥出諸家之上,或即 賈 刻原本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神逸(shén yì)是漢語中一個富有美學意蘊的複合詞,常用來形容藝術作品、自然景物或人的精神氣質超凡脫俗、飄逸靈動、不可捉摸的至高境界。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1. 字源與結構義

    • 神:本義指傳說中的天神,引申為玄妙難測、超越凡俗的智慧、力量或精神狀态。《說文解字》釋為“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在審美範疇中,“神”指超越形似、達到内在本質與生命活力的藝術境界。
    • 逸:本義為逃跑、失去,引申為超脫、閑適、不拘常格。《說文解字》釋“逸”為“失也”,段玉裁注引申為“縱也”,指放縱、超絕。在藝術評論中,“逸”指不拘泥于法度、自然天成、自由灑脫的風格或氣韻。
    • 合義:“神”強調内在精神與境界的超越性,“逸”強調外在表現的自由與超脫。二字結合,核心在于形容一種既蘊含深邃超凡的精神内涵,又展現出自由不羁、靈動灑脫風貌的狀态。
  2. 核心釋義(詞典角度) 綜合權威漢語詞典釋義,“神逸”主要指:

    • 精神超逸,不同凡俗:形容人的風度、氣質或精神狀态超凡脫俗,不落窠臼。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謂文筆、神态等超逸脫俗。”
    • (藝術品)神韻飄逸,精妙入神:形容藝術作品(尤其是書畫、詩文)氣韻生動,意境高遠,技法高超且不拘常法,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列“神逸”,但“神”有“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驚異的”義項,“逸”有“超過一般”義項,組合即指向超凡脫俗、精妙絕倫。
  3. 文學與美學中的運用 “神逸”是中國傳統美學,尤其是書畫、詩文評論中的重要範疇:

    • 書畫評論:常形容筆法靈動不拘,墨色淋漓,氣韻貫通,意境超然物外,有“神采飛揚,逸趣橫生”之感。被視為超越“能品”(技法娴熟)、“妙品”(精妙)、“神品”(出神入化)之上的更高境界“逸品”的核心特質之一。
    • 詩文評論:形容作品意境空靈悠遠,語言自然天成,不事雕琢,情感真摯而超脫,給人以飄然世外、回味無窮之感。
    • 人物品藻:用于形容隱士、高僧或才情橫溢之士的精神風貌,強調其不拘禮法、逍遙自在、智慧深邃的氣質。

“神逸”一詞,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超越性精神境界和自由藝術表達的推崇。它描述的是一種融合了内在精神(神)的深邃超凡與外在風貌(逸)的灑脫不羁、靈動自然的至高狀态,廣泛應用于對人的精神氣質的贊美和對藝術品(尤其書畫詩文)至高境界的評價。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神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文思活躍
    指創作時思維敏捷、靈感充沛的狀态。例如《舊唐書·李翰傳》提到,李翰在“神逸”時能流暢著文。這種用法多用于形容文學創作或藝術構思的瞬間爆發力。

  2. 神奇超逸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超凡脫俗的氣質或風格。如宋代蘇轼評價唐代畫家孫位的畫作“盡水之變,號稱神逸”,強調其藝術表現的獨特與高妙。

二、詳細解釋

三、應用示例

“神逸”兼具動态(思維活躍)與靜态(氣質超然)的雙重内涵,既可描述創作過程,也能贊美人物或藝術作品的神韻。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哀歎背街邊旁冰山碧瑤箋成熟成員丑狀村豪丹窦黨梅都總豶豕幹河膏土隔條恭惟光豔豔規措過多海綿懷生津門亭金農糾纏檻泉诓詐款意昆侖子梱内老倒兩制廉物列女傳旅客滿月酒耐格偏藝牆上泥皮乾晖親體人造絲施救侍親四舍五入四檐擡腳動手題鴂童丱童科妥确挽強瞎話铦達詳謹銷用斜井邪木醯雞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