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箭的意思、鼓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箭的解釋

單皮鼓的擊鼓棒。細竹制成。兩根為一副,長約二十厘米。一般專用于單皮鼓的演奏。有時也用以擊打堂鼓,兼作鼓師指揮樂隊的指揮棒使用。 徐珂 《清稗類鈔·戲劇·後場》:“大鼓箭二,小鼓箭一,在椅墊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擊鼓用具

指古代敲擊鼓類樂器所用的細長形工具,形似箭矢,故稱“鼓箭”。其材質多為硬木或竹,頂端常包裹皮革以保護鼓面并調節音色。在傳統戲曲樂隊(如京劇鑼鼓)中,鼓箭專指用于敲擊單皮鼓(闆鼓)的兩根細木棍,司鼓者通過控制敲擊力度和位置指揮樂隊節奏。這種工具在《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等文獻中均有實物記載,體現了古代樂器的演奏智慧。

二、計時器具部件

在古代計時儀器“銅壺滴漏”中,“鼓箭”特指裝置内用于指示時間的浮箭。其工作原理是:水滴勻速滴入壺中,帶動水面浮箭勻速上升,箭身刻度對應不同時辰。如《宋史·天文志》載:“漏刻之制,有銅壺、浮箭……箭以桐木為之,飾以畫鼓”,故浮箭亦稱“鼓箭”。這種計時方式在漢唐時期廣泛用于宮廷和天文觀測。

文化關聯

“鼓箭”一詞濃縮了中國古代音樂與科技的交融。作為樂器工具,它是傳統打擊樂的核心媒介;作為計時部件,則反映了古人“以器載道”的時間觀念。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紫檀木鼓箭,以及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漢代銅漏浮箭,均為該詞提供了實物佐證。


參考資料:

  1.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北京卷》. 大象出版社, 1996.
  2. 華同旭.《中國漏刻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

網絡擴展解釋

“鼓箭”是中國傳統戲曲及器樂演奏中的一種專業工具,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鼓箭是單皮鼓的擊鼓棒,由細竹制成,兩根為一副,長度約為20厘米(約如成人手掌長度)。其核心功能是用于敲擊單皮鼓,但也可兼作堂鼓的擊打工具,甚至在戲曲樂隊中作為指揮棒使用。

二、用途與特點

  1. 演奏功能:
    主要用于單皮鼓的演奏,通過兩根鼓箭交替敲擊鼓面,控制節奏強弱。在京劇等戲曲表演中,鼓箭還用于指揮樂隊,鼓師通過敲擊鼓邊或鼓心傳遞演奏信號。
  2. 材質與形制:
    采用細竹制作,輕便且富有彈性,敲擊時能清晰傳遞力度變化,適應戲曲中細膩的節奏表達需求。

三、曆史文獻記載

清代徐珂在《清稗類鈔·戲劇·後場》中明确提到“大鼓箭二,小鼓箭一,在椅墊下”,說明鼓箭在傳統戲曲演奏中的标準化配置及重要地位。

四、擴展說明

雖然現代戲曲中仍沿用鼓箭,但部分演出會根據實際需求調整材質(如硬木或合成材料),以適配不同音效風格,但傳統細竹材質仍被視為經典。

若需進一步了解戲曲樂器的分類或演奏技巧,可查閱戲曲專業文獻或權威音樂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礙難背後杯具鼻孔稱舉傳講淳默蹙密麤樸叨位得宜電筒頂樁東國笃信擱樓黑古溜秋宏達後機話舊毀熸婚配簡募見诮大方吉從京樣就利祭腥季月癞團流棍樓殿漏盡更闌買牛賣劒蜜醴蓬艾疋婁破蕩牽纜嘁哩喀喳輕量級欽頤稔禍任養容範商訂沈謀研慮誰門樞密探條天慧抟躍土斷兔齧晚甲微辯撾築五勢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