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物象。 晉 道恒 《釋駁論》:“僕曾預聞佛法沖邃,非名教所議;道風玄遠,非器象所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若乃綜述性靈,敷寫器象,鏤心鳥跡之中,織辭魚網之上,其為彪炳,縟采名矣。”
“器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具體闡釋,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詳細解釋:
“器象”讀作qì xiàng,核心含義指物象,即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具體形象。該詞常用于文學、哲學語境中,強調對事物表象的描繪或象征意義。
詞源與文獻依據
字義分解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創作、藝術評論或哲學讨論中,例如描述青銅鼎等器物時,既指其物理形态,也強調其象征意義(如權力、文化)。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權威文獻(如、4)更傾向視為普通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獻或學術讨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文心雕龍》相關研究或晉代佛學文獻。
《器象》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物體外形或形象。它可以指某物的形态、外貌、模樣等方面。
《器象》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器(qi4)和目(mu4)。器象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器象》這個詞的來源相對較早,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漢字中,器象的寫法是「器像」,即使用的是繁體字形。在轉化為現代漢字後,寫法變為《器象》。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器象》的寫法是「器像」。這種寫法遵循了當時的字形規範,後來在字形變遷中演化為現代的寫法。
1. 這個雕刻作品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動物的器象。
2. 畫家通過這幅畫作,成功地捕捉到了大自然的器象。
組詞:器物、器皿、器械、器具
近義詞:形狀、外貌、模樣
反義詞:虛無、無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