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直立於雲端。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三》:“餘仰眺叢木森霄,其上似有洞門彷彿。”
“森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森霄”由“森”(樹木茂密)和“霄”(天空)組成,字面指高聳直立、觸及雲端的景象,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觀。例如《徐霞客遊記》中“叢木森霄”即形容樹木高入雲霄的壯觀景象。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三》:“餘仰眺叢木森霄,其上似有洞門彷彿。”此處通過“森霄”描繪了山林高聳入雲的畫面。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可引申為“聲勢浩大、氣勢磅礴”的比喻義,例如形容宏大場面或壯闊氣象。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較少直接體現,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徐霞客遊記》中的具體語境,可參考權威古籍注釋版本。
森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字形美觀而富有意境。下面将對森霄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森字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樹木有關;霄字的部首是雨,代表與天空和大氣有關。森字的筆畫數為12,霄字的筆畫數為18。
森霄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出自第四十五回:“且如今人不通經史,隻在時二十年罷了。那些齋日佛日念的《森霄正法忍辱摩頂禮佛箴》。”這句話比喻世人隻重視短暫的福利,而忽視了真正的修身養性。
在繁體字中,森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霄字的繁體寫法為「霧」,意思是霧氣彌漫的樣子。
古時候的森字與現代寫法相似,稍有差别的是将中間的直線拆分為兩個短橫。古時候的霄字的寫法有一處不同,即中間的一橫是向上延伸的。
他在森靜的森林中散步,沐浴着森霄之間的涼爽空氣。
森街、森林、森巷、森嚴、森秘。
森林、叢林、茂密、繁茂。
空曠、荒涼、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