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激憤的意思、激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激憤的解釋

[flutter;wrathful;indignant] 激動憤怒

他的議論引起了一片激憤

詳細解釋

(1).激勵發憤。《孔子家語·困誓》:“吾聞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憤厲志之始於是乎在。”《後漢書·桓帝紀》:“激憤建策,内外協同。”

(2).謂情緒激動,心情郁結。《三國志·蜀志·李嚴傳》:“十二年, 平 聞 亮 卒,發病死。 平 常冀 亮 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3).激動氣憤。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二章:“這當兒,戰士們都非常着急地在院子裡議論。全連隊的人心情都是激憤的。”

(4).激怒。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當時激憤了工人,揮起拳來就要上去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激憤”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因極度憤怒或激動而難以自控的情緒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情緒因外界刺激(如不公、欺騙等)達到憤怒的頂點,常伴隨明顯的激動表現。例如:“社會事件引發民衆激憤情緒。”

二、詞源與演變

  1. 古義:早期有“激勵奮發”之意,如《後漢書》中“激憤建策”。
  2. 今義:現代多指情緒激動且憤怒,如杜鵬程作品中“戰士們心情激憤”。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辨析

五、權威引用

《三國志》提到李嚴“激憤發病”,體現情緒郁結;《保衛延安》中戰士們的“激憤”則表現戰時的集體情感。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3、5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一、《激憤》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激憤》是一個形容詞,意為非常憤怒或極度激動的狀态。它用來形容激烈的情緒或激動的心情。

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激憤》的拆分部首為水(氵)和心(忄),其中水部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心部表達與情感相關的意思。

《激憤》一詞共有10畫,比較複雜,需要一定的筆力來書寫。

三、來源

《激憤》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最早見于唐代詩人白居易所著的《琵琶行》中:“忽聞歌聲激憤起,回看一笑百媚生。”意指聽到激烈的歌聲,心情激動起來。

四、繁體

《激憤》的繁體字為「激憤」。

五、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激憤》的古代寫法為「激忿」,意思與現代寫法相同。

六、例句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激憤,立即決定采取行動。

2. 面對不公正的對待,她激憤地向上級提出了抗議。

七、組詞

激動、激烈、憤怒、激情、憤恨、激昂。

八、近義詞

義憤、惱怒、憤懑、怒火、怒氣。

九、反義詞

平靜、冷靜、淡定、寬容、寬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