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說話隨便,脫口而出。《水浒傳》第七二回:“酒行數巡, 宋江 口滑,揎拳裸袖,點點指指,把出 梁山泊 手段來。”《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原來 梅氏 平生謹慎,從前之事,在兒子面前,一字也不題,隻怕娃子家口滑,引出是非,無益有損。”《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非他講得口滑,寫得手溜,此 龍門 法也。”
(2).謂因適合口味而飲啖不能自禁。《水浒傳》第二三回:“ 武松 吃得口滑,隻顧要吃。”
“口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說話隨意,脫口而出
指未經深思熟慮便隨意發言,常見于形容因情緒激動或習慣性失言的情況。例如《水浒傳》第七二回提到“宋江口滑,揎拳裸袖”, 展現了酒後言行失控的狀态。此外,《喻世明言》中也提到“娃子家口滑,引出是非”, 強調因言語不慎可能引發問題。
因適合口味而飲食失控
多用于描述對美食或美酒的貪戀,例如《水浒傳》第二三回中“武松吃得口滑,隻顧要吃”, 生動刻畫了人物因食物美味而無法自制的場景。
需注意語境差異,例如提到的“峽口滑坡”屬于地理術語,與本文詞語無關。建議結合古典文學作品理解其核心含義。
口滑是指嘴巴說話時不加控制地滑動,容易說出不恰當或得罪他人的話。這個詞通常形容一個人在說話時缺乏思考或緊張而導緻口不擇言。
口滑的拆分部首為口和滑,其中“口”是偏旁部首,表示與口相關的意思,而“滑”則是另外一個漢字,表示滑動、滑行的意思。
口滑的筆畫數為7畫,其中“口”是2畫,而“滑”是5畫。
口滑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大概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當時人們可能通過觀察一個人說話時是否控制得當來形容其性格特點。
口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口滑」。
根據古代字典的記錄,口滑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口滑」,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說話太口滑了,老得罪人。
2. 小明平時嘴巴口滑,經常說出令人尴尬的話。
組詞:滑溜、口齒伶俐、說話爽快。
近義詞:說話不經大腦,口不擇言。
反義詞:謹言慎行,小心翼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