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器名。箜篌的一種。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樂》:“ 魏 高陽王 雍 美人 徐月華 ,能彈卧箜篌,為 明妃 出塞之聲。”《新唐書·禮樂志十一》:“《高麗伎》,有彈筝、搊筝、鳳首箜篌、卧箜篌、豎箜篌、琵琶。”
“卧箜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弦鳴彈撥樂器,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卧箜篌是箜篌的一種類型,形制與琴瑟相似,但琴體上設有類似琵琶的“通品裝置”,屬于有品樂器。其名稱中的“卧”可能與其演奏時的橫置擺放方式有關。
卧箜篌不僅是音樂演奏工具,也出現在詩詞中,如唐代李商隱的《拟意》和明代石珝的《江都曲》均有提及,常與宮廷、邊塞等意象關聯。
在部分語境中,“卧箜篌”被引申為成語,比喻“隱藏才華”(如),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解釋仍以樂器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演奏技法或複原研究,可參考古籍《樂書》或現代學術論文。
詞語解釋:
卧箜篌,是指古代漢字組詞中的一個詞語,形容彈奏箜篌的人姿勢悠閑優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卧:蔔(蔔字底部的幾筆)+丶(丶字上的一橫),共3畫
箜:⺮(矢旁)+⺗(竹字頭部),共14畫
篌:⺴(竹字隔藍部分)+⺗(竹字頭部),共17畫
來源:
卧箜篌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秋夕》詩中,原指楊柳舞動的樣子,後成為形容彈奏箜篌的姿勢的比喻。
繁體:
卧箜篌的繁體字為「臥箜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卧箜篌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隋唐時期,箜的形狀通常書寫為「⺮+二+竹」。
例句:
聽見窗外傳來一陣悠揚的箜篌聲,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絲甯靜和安慰。
組詞:
卧态、箜篌、悠閑、優雅
近義詞:
舒適、慵懶、安逸
反義詞:
緊張、繁忙、不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