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侯霸傳》:“每春下寬大之詔,奉四時之令,皆 霸 所建也。”後因以“寬詔”謂放寬禁律或實行寬赦的诏書。 宋 蘇轼 《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寬詔隨春出内朝,三軍喜氣挾狐貂。”
“寬诏”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與古代帝王頒布的赦令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定義 該詞源自《後漢書·侯霸傳》記載:“每春下寬大之詔,奉四時之令,皆霸所建也。” 這裡的“寬诏”特指帝王在春季發布的放寬法律約束或實行赦免的诏書,體現了古代“順四時而治”的執政理念。
二、構成解析
三、曆史背景與運用 漢代侯霸建議皇帝通過春季發布寬赦诏書來順應天時,這一制度被後世沿用。例如宋代蘇轼在《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中寫道:“寬詔隨春出内朝”,印證了寬诏與季節、赦免的關聯性。
四、現代意義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研究中,指代古代特定類型的赦免文書,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政治與社會背景。
《寬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可以當作名詞或動詞使用。
《寬诏》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讠(yán),分别代表“宀字頭部”和“言字旁”,共有15個筆畫。
《寬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方文書的寫作風格。它起源于中國古代皇帝發出的诏令,用以展現其寬宏的胸懷和開放的治理方式。
《寬诏》的繁體字是「寬詔」。
在古代,寫漢字時往往使用毛筆和墨汁,在紙上書寫。根據傳統的書寫規範,字的結構和形狀與現代有些不同。但《寬诏》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似。
1. 皇帝發出寬诏,減輕了農民的稅收負擔。
2. 政府寬诏釋放了一批非暴力犯罪的囚犯。
寬大、寬闊、诏書、告诏、诏令
寬容、寬廣、廣大、仁慈、豁達
狹隘、狹窄、嚴苛、嚴厲、苛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