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莽 時所置尚書屬官。《後漢書·耿純傳》:“﹝ 耿純 ﹞父 艾 ,為 王莽 濟平 尹。 純 學於 長安 ,因除為納言士。” 李賢 注:“ 王莽 法古置納言之官,即尚書也。每官皆置士,故曰納言士也。”
“納言士”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成語含義(常見解釋)
指言辭謙遜恭順、善于以溫和方式表達意見的人。
二、曆史官職(較少用含義)
指新莽時期(王莽政權)設置的尚書屬官,職能與文書傳達相關。
提示:現代語境下多采用成語解釋,若涉及曆史研究則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
《納言士》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古代朝廷中負責傳達皇帝命令的官員。
《納言士》可以拆分為"纟"、"言"、"士"三個部首。
其中,"纟"是紅色的絲線,表示與紡織品有關的意義;"言"表示與言語、語言有關的意義;"士"表示有學問、有才能的意義。
根據部首和筆畫的組合,可以得到這個詞的意思。
《納言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制和政治環境。
在古代,納言士是官員中的一種職位,專門負責接納、傳達和執行皇帝的命令。
在繁體字中,納言士的寫法為「納言士」。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和演化,古代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别。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根據用筆順序和結構規律進行的,字形更加複雜多樣。
因此,古代寫法的納言士可能和現代稍有差别。
一位納言士向皇帝奏明:「臣以極兒為言,希望陛下能夠重視此事。」
在古代的宮廷裡,納言士是皇帝咨詢、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
相關的組詞有:納貢、納降、納聘。
與納言士相近義的詞語有:侍從、侍郎、谏官。
與納言士相反義的詞語可能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