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如彼七緯,累璧重珠。” 北齊 劉晝 《新論·思順》:“七緯順度,以光天象。”
(2).指《易緯》、《書緯》、《詩緯》、《禮緯》、《樂緯》、《春秋緯》、《孝經緯》七種緯書。《後漢書·方術傳上·樊英》:“又善風角、星算,《河》《洛》《七緯》,推步災異。” 清 羅惇曧 《文學源流》:“本朝 侯官 趙在翰 所輯《七緯》有傳本,不易購。”
“七緯”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學術解釋來理解:
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合稱“七政”或“七曜”。這一概念源于古代天象觀測,認為這七個天體在天空中的運行軌迹(即“緯”)與人事吉兇相關。例如南朝鮑照《河清頌》用“如彼七緯,累璧重珠”形容天象的祥瑞()。
指漢代附會儒家經典的七種谶緯類書籍,包括《易緯》《書緯》《詩緯》《禮緯》《樂緯》《春秋緯》《孝經緯》。這類緯書以神學解釋經義,内容涉及符箓、災異預言等,如《後漢書》記載學者樊英精通《七緯》推演災異()。此類文獻在東漢至魏晉時期盛行,後因内容荒誕逐漸失傳,清代趙在翰曾輯錄《七緯》傳本。
“緯”原指織布中的橫線,引申為對“經”的補充解釋。天文與文獻兩種含義均體現了古人通過自然現象或文本诠釋來探索宇宙規律的思維方式。現代研究中,“七緯”更多作為曆史文化現象被探讨()。
《七緯》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東西方的七個大緯度。
《七緯》的部首是“纟”,拆分後的筆畫數為5畫。
《七緯》一詞源自古代天文學家對地球緯度的劃分。東西方各劃分成七個大緯度,共同構成了地球的緯度系統。
《七緯》的繁體字為「七緯」。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七緯》可以寫作「七緯」,其中的緯是用繁體字來表示的。
1. 《七緯》是地球緯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2. 他研究了《七緯》的測量技術。
組詞:緯度、緯線、緯度圈
近義詞:經線、經緯度
反義詞:南緯、北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