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時低級官員的袍服。 唐 白居易 《曲江亭晚望》詩:“塵路行多緑袍故,風亭立久白鬚寒。”《新唐書·楊炎傳》:“自 道州 還也,家人以緑袍木簡棄之, 炎 止曰:‘吾 嶺 上一逐吏,超登上台,可常哉?且有非常之福,必有非常之禍,安可棄是乎?’”參見“ 緑衣 ”。
(2).指新科進士的袍服。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緑袍乍着君恩重,黃榜初開禦墨鮮。”
“緑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代文獻與文學作品的引用,反映了該詞在不同曆史場景中的文化内涵。
《緑袍》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顔色呈現綠色的袍子。綠色袍子往往在古代中國用作官員的服飾,代表高級職位和權威。
緑袍的拆分部首是“糸”和“衤”,讀音為“lǜ”,屬于簡化字。它的總筆畫數為11。
緑袍源自于中國漢字文化,是經過簡化後的字體。在繁體字中,緑袍為“綠袍”。
在古代,緑袍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繁體字寫作“綠袍”,其構造比現代簡化字要複雜。
1. 那位官員身穿緑袍,儀表莊重。
2. 老師在演講中穿着一件華麗的緑袍,給人一種權威感。
1. 緑袍官員
2. 緑袍衫
3. 緑袍飄動
4. 緑袍權威
1. 翠袍
2. 青袍
3. 綠袍子
1. 紫袍
2. 黑袍
3. 白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