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蹇咢 ”。亦作“ 蹇愕 ”。亦作“ 蹇鄂 ”。忠直敢言貌;正直貌。蹇,通“ 謇 ”。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神情所涉,豈徒蹇愕而已哉。” 明 湯顯祖 《宣城令姜公去思記》:“夫 姜君 者,亦蹇咢重進止,質行人耳。”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古人忌日亦受吊》:“翌日上封,大陳説忠貞蹇諤,不宜淪滞遐方。”
“蹇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記載,綜合各權威來源分析如下:
詞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人物典故,可參考漢典或《三國名臣序贊》等古籍。
蹇谔(jiǎn 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蹇(jiǎn)和谔(è)。蹇部表示"跛蛻"意思,谔部則表示"誠實"的意思。
蹇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蹇:由部首“足”和部首“兒”組成,一共有11個筆畫。
- 谔:由部首“讠”和部首“耳”組成,一共有10個筆畫。
蹇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左傳》。在《左傳》中,蹇谔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坦誠而直率的品行。例如,“晉平公戰于鄐石,郤至犒焉。蹇谔扈從。”這句話的意思是,晉平公在鄐石作戰,郤至前來勞軍,蹇谔也跟隨在旁。
蹇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蹇谔」。繁體字是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相對于簡體字來說,筆畫較多,形狀更為繁複。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蹇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寫法是「蹇訛」。古代寫法的使用較為靈活,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變體。
以下是蹇谔的例句:
1. 他的言談舉止非常蹇谔,深受大家的敬重。
2.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能坦誠面對,真可謂蹇谔之士。
與蹇谔相關的組詞有:谔谔、谔諒、蹇節、蹇利等。這些組詞都是通過融合蹇谔的含義而形成的。
蹇谔的近義詞包括:誠實、坦誠、正直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坦率、真實可信的品質。
蹇谔的反義詞則是:虛僞、假意、欺詐等。這些詞語表示與蹇谔相反的人或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