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蹇谔的意思、蹇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蹇谔的解釋

亦作“ 蹇咢 ”。亦作“ 蹇愕 ”。亦作“ 蹇鄂 ”。忠直敢言貌;正直貌。蹇,通“ 謇 ”。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神情所涉,豈徒蹇愕而已哉。” 明 湯顯祖 《宣城令姜公去思記》:“夫 姜君 者,亦蹇咢重進止,質行人耳。”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古人忌日亦受吊》:“翌日上封,大陳説忠貞蹇諤,不宜淪滞遐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蹇谔(jiǎn 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人正直敢言、不畏權勢的品格。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蹇谔

讀音:jiǎn è

詞性:形容詞

核心含義:

指言辭正直,敢于直言進谏,不阿谀奉承。多用于形容忠臣、志士的剛正品格。


二、詞源與演變

  1. 語源分析:

    • “蹇”:本義為跛足,引申為“艱難”“正直”(《說文解字》:“蹇,跛也”)。
    • “谔”:直言争辯貌(《玉篇》:“谔,正直之言”)。

      二字合成後,強調在逆境中堅持直言的勇氣。

  2. 曆史用例:

    • 最早見于《後漢書·陳蕃傳》:“蹇谔之操,華首彌固。”
    • 宋代蘇轼《上神宗皇帝書》:“以蹇谔自任,不畏強禦。”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正直敢言。形容人忠直不阿,敢于直言進谏。”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辭源》(修訂本):

    “忠直敢言。蹇,通‘謇’,正直;谔,言語正直。”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3. 《古代漢語詞典》:

    “形容人剛正不阿,敢于直谏。如‘蹇谔之風’指直言敢谏的風氣。”

    (來源:中華書局,2014年第2版)


四、經典文獻用例

  1. 《後漢書·陳蕃傳》:

    “蕃以蹇谔之風,宣于岐嶷之歲。”

    (陳蕃年少時便展現出正直敢言的品格。)

  2. 蘇轼《乞校正陸贽奏議進禦劄子》:

    “唐陸贽以蹇谔事德宗,所言皆切中時弊。”

    (陸贽以直言進谏輔佐唐德宗。)


五、近義詞辨析

詞彙 含義 區别
蹇谔 正直敢言,不畏強權 強調逆境中的直言勇氣
耿介 光明正大,不隨流俗 側重品性剛直
骨鲠 剛直如骨,不彎曲 比喻性格剛強不屈

六、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評述,如: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中華書局編輯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4. 班固,《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5. 蘇轼,《蘇轼文集》,中華書局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蹇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記載,綜合各權威來源分析如下:

基本含義


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結構

    • “蹇”通“謇”(jiǎn),表示正直、忠誠;“谔”指直言不諱。組合後形容人剛正敢言(、)。
    • 異體寫法包括“蹇咢”“蹇愕”“蹇鄂”等,均指向同一含義(、)。
  2.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如《三國名臣序贊》中“神情所涉,豈徒蹇愕而已哉”,強調正直谏言的精神(、)。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謇谔、忠谠、剛直
    • 反義詞:阿谀、谄媚、奉承(、)

常見誤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人物典故,可參考漢典或《三國名臣序贊》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奧遠不和丑博輴輴辍絕此界彼疆蔥白傎亂電烻頓顇耳屎二屋裡阿意取容反報豐赀圭玷規矩準繩何謂華鐘晖範翬矯回青胡顔之厚架格記錄片進饍控抟老鷄頭兩儀陵栢流殍厘析名垂千古内法酒鲵齒逆風家旁風漂女魄兆傾城瓊峰瓊瑛泉澤嚷喝散淡子騷怨生賴聲求氣應壽類倏霍思不出其位梯城旺氣危睇甕中捉鼈文宿武巾下水船寫副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