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鹄的意思、鴻鹄的詳細解釋
鴻鹄的解釋
[swan] 即天鵝。因飛得很高,所以常用來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鴻鹄之志 。——《史記·陳涉世家》
慕鴻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詳細解釋
(1).即鹄。俗稱天鵝。《管子·戒》:“今夫鴻鵠,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時。”《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晉 張華 《博物志》:“鴻鵠千歲者皆胎産。”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十四:“鴻鵠羣南飛,千裡共盤桓。”因鴻鹄善高飛,常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明 徐複祚 《投梭記·渡江》:“我與你猛拼飲散百壺空,且将鴻鵠意,付作馬牛風。”參見“ 鴻鵠之志 ”。
(2).鴻雁與天鵝。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三:“鴻鵠相隨飛,飛飛適荒裔。”
詞語分解
- 鴻的解釋 鴻 (鴻) ó 大雁:鴻雁。鴻毛。雪泥鴻爪(喻往事遺留的痕迹)。 大:鴻博。鴻圖。鴻溝。鴻儒。鴻福。鴻運。鴻烈。 指書信:來鴻。 姓。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鹄的解釋 鹄 (鵠) ú 水鳥,形狀像鵝,體較鵝大,鳴聲宏亮,善飛,吃植物、昆蟲等(亦稱“天鵝”):鹄立。鹄望(殷切盼望)。鹄候。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鴻鹄”是一個漢語詞彙,原指天鵝,後衍生出豐富的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義:“鴻”指大雁,“鹄”指天鵝,二者均為飛行能力極強的大型鳥類。現代多将“鴻鹄”合并解釋為天鵝,尤其是善于高飛的天鵝。
- 讀音:hóng hú(注意“鹄”不讀作gǔ或hè)。
二、文化象征
- 志向遠大
因鴻鹄高飛,古人常用其比喻胸懷大志者,如《史記·陳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鴻鹄之志”。
- 高尚品格
天鵝的純潔形象使其象征高尚、勇敢的品質,如神話中“鴻鹄”被描述為白色鳳凰。
- 文學意象
詩詞中常以鴻鹄表達對理想或自由的追求,如“鴻鹄高翔,一舉千裡”(漢代民謠)。
三、曆史典故與誤讀
- 典故:最著名的典故出自《史記》,陳勝以“鴻鹄之志”自喻反抗秦朝的抱負。
- 語音混淆:古漢語中“鴻”與“黃”、“鹄”與“鶴”發音相近,導緻“鴻鹄”常被誤寫作“黃鶴”。
四、其他釋義
- 神話延伸:部分文獻将鴻鹄視為鳳凰的化身,如《管子》提及“鴻鹄春北秋南”的遷徙特性。
- 動物學争議:現代對“鴻鹄”具體指代存在分歧,或泛指大雁、天鵝,或特指秃鷹等高飛猛禽。
總結來看,“鴻鹄”既是自然界的鳥類,更是中國文化中承載理想主義精神的經典意象,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高遠志向”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鴻鹄:詞義解析
鴻鹄是指大雁和天鵝等大型候鳥,也用來比喻高貴、崇高的人或事物。這個詞字面意思是指“大雁”和“天鵝”。
部首和筆畫
鴻字的部首是鳥,有11畫;鹄字的部首也是鳥,有17畫。
來源和繁體
鴻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左右的西周時期。它的繁體字是鴻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鴻鹄的寫法多有變化,形狀有所不同。其常見的古代寫法包括:鴻鶘、鴻鶱、鴻鶨等。
例句
1. 他的思想觸類旁通,像一隻鴻鹄般高飛。
2.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鴻鹄英才來引領發展。
組詞
鴻鹄無憂、鴻鹄之志、鴻鹄将志、鴻鹄直達、鴻鹄将旗
近義詞
風華鴻鹄、英華鴻鹄、崇高偉岸
反義詞
庸碌無能、群鳥驚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