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如彼七纬,累璧重珠。” 北齐 刘昼 《新论·思顺》:“七纬顺度,以光天象。”
(2).指《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七种纬书。《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 清 罗惇曧 《文学源流》:“本朝 侯官 赵在翰 所辑《七纬》有传本,不易购。”
“七纬”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学术解释来理解:
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合称“七政”或“七曜”。这一概念源于古代天象观测,认为这七个天体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即“纬”)与人事吉凶相关。例如南朝鲍照《河清颂》用“如彼七纬,累璧重珠”形容天象的祥瑞()。
指汉代附会儒家经典的七种谶纬类书籍,包括《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这类纬书以神学解释经义,内容涉及符箓、灾异预言等,如《后汉书》记载学者樊英精通《七纬》推演灾异()。此类文献在东汉至魏晋时期盛行,后因内容荒诞逐渐失传,清代赵在翰曾辑录《七纬》传本。
“纬”原指织布中的横线,引申为对“经”的补充解释。天文与文献两种含义均体现了古人通过自然现象或文本诠释来探索宇宙规律的思维方式。现代研究中,“七纬”更多作为历史文化现象被探讨()。
《七纬》是一个中文词汇,表示东西方的七个大纬度。
《七纬》的部首是“纟”,拆分后的笔画数为5画。
《七纬》一词源自古代天文学家对地球纬度的划分。东西方各划分成七个大纬度,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纬度系统。
《七纬》的繁体字为「七緯」。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七纬》可以写作「七緯」,其中的緯是用繁体字来表示的。
1. 《七纬》是地球纬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他研究了《七纬》的测量技术。
组词:纬度、纬线、纬度圈
近义词:经线、经纬度
反义词:南纬、北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