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書帶的意思、調書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書帶的解釋

猶言調書袋。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二折:“[旦雲]男女七歲不可同席。[夫人笑科雲]哥哥根前調書帶兒。”參見“ 調書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書帶”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的固定搭配,目前主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未收錄該詞條。從字面拆解分析,“調”有整理、協調之意,“書帶”可指古代書籍裝幀中的絲帶或系帶,合稱可能指整理書籍的行為,或比喻對知識的系統梳理。例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提到“古人束帛為書帶”,指書籍裝幀的細節。

該詞在文獻中偶見引申用法,如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以“調書帶”喻指校勘典籍時的精細操作,強調對文獻的嚴謹态度。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常識》中則将其與“韋編三絕”并提,認為均反映古代文獻保護技術。

需特别說明的是,當前語言學界對該詞尚未形成統一釋義,部分學者主張将其視為“掉書袋”的異形詞,後者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明确釋義為“譏諷人愛引用古書詞句,賣弄才學”(第7版第289頁)。建議具體語境中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

“調書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意為“猶言調書袋”,即引經據典、賣弄文詞的行為。例如在元代關漢卿的雜劇《玉鏡台》中,夫人調侃對方“哥哥根前調書帶兒”,暗指其掉書袋。

  2. 發音與變體
    拼音為diào shū dài,部分方言或語境中可能讀作diào shū dàr(帶兒化音)。

  3. 出處與用法
    源自元曲,常用于諷刺或幽默場合。例如劇中角色引用“男女七歲不可同席”這類古禮時,被對方以“調書帶”揶揄其教條化引用典籍。

  4. 關聯詞彙
    與“調書袋”為同義詞,均指過度引用經典、顯擺學識的行為。

  5. 字義解析

    • 調:此處取“搬弄、運用”之意,如“調弄”。
    • 書帶:字面可理解為書籍文辭,引申為書本知識或典故。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方言俗語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戲谑或批評的隱含态度。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關漢卿《玉鏡台》原文或相關戲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輿素車寶貝疙瘩報刊邊庾不當道長懋禅宮朝京承侍惆惕大昭頓絕奉己感人肺腑嘎然海城谽谺節皷金矢進棹金針度人絕對值絶種科具浪漢攬延唠噪劉公嘉話緑呢大轎牦牛馬蹄帖沒顔落色蜜房褭騕泥腿杆配侑品體前資官橋彴拳夫人全書群體凝聚力軟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書缺有間驷不及舌私合蒐輯遂意擡杠胎食太醫炭精騰化托托枉辟晚寒晩嫁穩産問長問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