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絿政的意思、絿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絿政的解釋

猶言政事危急。《鹖冠子·王鈇》:“柱國不政,使下情不上聞,上情不下究,謂之絿政。” 陸佃 解:“絿,急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絿政”一詞的解釋,綜合搜索結果分析如下:

  1. 基本釋義
    該詞出自古代文獻《鹖冠子·王鈇》,意為“政事危急”。陸佃注解“絿”為“急”,指政治事務處于緊迫或危機狀态,可能與國家治理中的緊急情況或上下溝通受阻有關(如“下情不上聞,上情不下究”)。

  2. 文獻用例
    原文記載:“柱國不政,使下情不上聞,上情不下究,謂之絿政。”這表明當國家高層(如“柱國”這類官職)疏于政務,導緻信息傳遞不暢時,便形成“絿政”局面。

  3. 與相似詞彙的對比

    • 苛政:指殘暴統治或繁重賦稅(如“苛政猛于虎”)。
    • 粃政/獘政:均指不良政治措施,但側重“政策弊端”(如晉代文獻中的用例)。
    • 絿政的特殊性在于強調“緊急狀态”,而非單純的政策錯誤或壓迫。
  4.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于罕見古漢語詞彙,現代文獻中極少出現。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并注明《鹖冠子》出處,或優先使用更通用的“弊政”“苛政”等詞。

建議進一步查閱《鹖冠子》相關注疏或權威古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以核實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絿政》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絿政》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糸(絲)和政(政治)。糸部在字的左邊,負責表示與線、紡織品相關的含義。政部在字的右邊,表示與政治相關的意思。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的統計,《絿政》一詞共有13畫。

《絿政》的來源和繁體字

《絿政》是現代漢語詞彙,源自漢語言中的細分詞彙。關于該詞的具體來源和出處,需要查閱更多的文獻資料。

在繁體字中,《絿政》的寫法為「絿政」。

古時候漢字寫法

關于《絿政》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調查,無法直接給出确切的答案。

《絿政》的例句和組詞

例句:

1. 他專門研究絿政課題。

2. 這個政府重視國内絿政的發展。

3. 結合絿政實際,制定出更多有效的政策。

組詞:

1. 政治(zhèng zhì):指國家、社會等的政權組織與管理。

2. 絿事(sī shì):指與政治相關的事件、事務。

3. 細絿(xì sī):指纖細的線、絲。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政治、政策。

反義詞:社會、非政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