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秦 末隱居 商山 的 東園公 、 甪裡先生 (甪,一作角)、 绮裡季 、 夏黃公 。四人須眉皆白,故稱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應。後 高祖 欲廢太子, 呂後 用 張良 計,迎四皓,使輔太子, 高祖 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漢 揚雄 《解嘲》:“ 藺生 收功於 章臺 ,四皓采榮於 南山 。” 唐 杜牧 《題青雲館》詩:“四皓有芝輕 漢祖 , 張儀 無地與 懷王 。”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五·四皓考》:“《陳留志》雲:‘ 東園公 姓 唐 ,名 秉 ,字 宣明 , 襄邑 人,常居園中,因以為號; 夏黃公 姓 崔 ,名 廓 ,字 少通 , 齊 人,隱居 夏裡 修道,故號 夏黃公 ; 甪裡先生 , 河内 軹 人, 泰伯 之後,姓 周 名 術 ,字 元道 ,號曰 霸上先生 。’卻欠 綺裡季 。 皇甫謐 《高士傳》載:‘ 綺裡季 姓 朱 ,名 暉 ,字 文季 。’四人詳矣……予以《索隱》既引《陳留志》欠 園公 之名,失寫也; 廓 與 廣 同,姓 黃 ,非 崔 ,文義順也; 甪裡 既稱 泰伯 之後,必 蘇 人,或寓居於 軹 也。”按,《史記·留侯世家》 司馬貞 索隱引《陳留志》作“ 園公 姓 庾 ”。參見“ 商山四皓 ”。
(2).指 南朝 齊 徐伯珍 兄弟四人。《南史·隱逸傳下·徐伯珍》:“﹝ 徐伯珍 ﹞家甚貧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對,時人呼為‘四皓’。”
(3).泛指隱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明 張煌言 《懷王媿兩少司馬》詩:“我昔曾上 嘉禾島 ,島上衣冠多四皓。”
“四皓”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文化概念,主要解釋如下:
商山四皓是秦末漢初四位隱士的合稱,成員包括:
四人因避秦末亂世隱居陝西商山,須發皆白,故稱“商山四皓”。他們以采芝為食,德高望重,代表了不慕權貴的隱逸精神。
漢高祖劉邦曾欲廢太子劉盈(呂後之子),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呂後采納張良計策,請四皓出山輔佐太子。劉邦見太子已有四皓支持,感歎“羽翼已成”,遂放棄廢立之念。
四皓形象常出現于詩詞、典故中,象征淡泊名利與政治智慧。其故事在《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及《高士傳》等文獻均有記載。
《四皓》(sì háo)是指古代傳說中四位擁有高超醫術的神仙,也稱為“四位神醫”。他們分别是:祝融、華佗、扁鵲和李時中。《四皓》這個詞主要用來形容醫術高明、醫術超群的人。
《四皓》的拆分部首為四(hù)和白(bái),其中“四”表示數量,“白”主要表示顔色。《四皓》一詞一共六個筆畫。
《四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和傳說。根據《山海經》記載,四皓是上古時代治療疾病的神仙醫師,人們以他們的醫術超群稱之。
《四皓》的繁體字為「四皓」,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作「四皓」,沒有太多變化。
他的醫術高明,被譽為現代的四皓之一。
皓月、皓白、皓齒、皓顔等。
其他人物或概念的近義詞有:醫術高超、神醫等。
其他人物或概念的反義詞有:醫術平庸、醫術低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