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裒克的意思、裒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裒克的解釋

猶裒刻。《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三吳 奧區,地惟 河 輔 ,百度所資,罕不自出……而守宰相繼,務在裒剋,圍桑品屋,以準貲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裒克(póu kè)是漢語複合詞,包含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一、聚斂克扣 該義項指強行征收財物并進行克扣的行為。語出《詩經·大雅·蕩》"曾是彊禦,曾是掊克",《漢語大詞典》引朱熹注"掊克,聚斂之臣也",認為"裒克"為"掊克"的異體寫法。該用法多用于描述統治者或官吏的橫征暴斂,如《宋史·食貨志》載"州縣官吏裒克成風",反映古代賦稅征收中的弊政。

二、殘忍刻薄 此義項由宋代《廣韻》"裒,減也"與《爾雅》"克,勝也"引申而來,《辭源》解釋為"苛刻嚴酷的性格特質"。如明代《警世通言》"其性最是裒克"的用例,形容人物性格中的刻薄殘忍特征。該用法多出現于古典文學作品的人物描寫。

按《王力古漢語字典》考證,二字組合産生"通過削減他人來增益自身"的語義延伸,符合古代漢語複合詞"反義相成"的構詞規律。現代《漢語大字典》将兩義項并列為标準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裒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óu kè,其核心含義為通過苛稅等手段聚斂財物,與“掊克”相通。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聚斂苛稅
    指統治者或官吏以嚴苛的賦稅手段搜刮民財。例如《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記載:“守宰相繼,務在裒克,圍桑品屋,以準赀課”,描述了官員通過評估房屋、桑田等資産來征收重稅的場景。

  2. 異形詞關聯
    “裒克”與“掊克”通用,後者在《詩經》《漢書》等文獻中也有出現,均指向“聚斂民財”的行為。


二、語境與用法


三、相關成語與詞語


注意事項

由于搜索結果中多數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以确認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北冰洋褊迫編綴不承望不拘小節材武長嘷茶農忏儀鈔肚皮傳道吹畫壺次介淡定笛簟黼函撫勞公輸共線故弊虹沴僭立濺射簡裝矯異經濟基礎驚急力徑一周三金鴻疾痛跼頓筐箧中物寬褐跨騰刳剒夔府撩峭力不能及樓檻論門賣人情廟論迷留目亂冥一鋪手喬峯棄筆青殷寝丘之志柔煦弱步豕屠水文學素質教育挑鬓頭透過物惑纖列徙居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