絿政的意思、絿政的详细解释
絿政的解释
犹言政事危急。《鹖冠子·王鈇》:“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谓之絿政。” 陆佃 解:“絿,急也。”
词语分解
- 絿的解释 絿 ú 急躁。:“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求。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 政的解释 政 è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家庭或集
专业解析
"絿政"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单独收录该词条。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古文献用例中综合理解:
-
"絿"的含义:
- 本义:指急躁、急迫。《说文解字·糸部》解释为“絿,急也”。其字形从“糸”(mì,丝线),有缠绕、束缚之意,引申为情势紧迫、内心焦灼的状态。
- 引申义:可指局势紧张、急迫。在《诗经·商颂·长发》中有“不竞不絿,不刚不柔”的句子,郑玄笺注“絿,急也”,形容不争竞不急躁,体现了从容不迫的态度。此处“絿”的反义即从容、舒缓。
-
"政"的含义:
- 本义:指政事、治理。《说文解字·攴部》解释为“政,正也”。指匡正、治理国家或事务。
- 引申义:泛指政治、政策、政务、管理等。
-
"絿政"的合成含义:
- 将“絿”的“急躁、急迫”与“政”的“政事、治理”结合起来,“絿政”意指急躁冒进、操之过急的治理方式或政治举措。
- 它描述的是一种在施政过程中缺乏耐心、急于求成、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而强行推进的状态。这种治理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带来混乱或失败。
- 该词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或反思施政者的不当行为。
总结释义:
絿政,指在治理国家或处理政务时,采取急躁、急迫、缺乏耐心和深谋远虑的方式。这种施政风格往往因急于求成而忽视客观规律,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对“絿”和“政”字的本义进行了权威解释。可参考中华书局出版的《说文解字》或相关在线数据库(如汉典网 zdic.net 的《说文》条目)。
- 《诗经·商颂·长发》:其中“不竞不絿”的用例及历代注疏(如郑玄笺、孔颖达疏)是理解“絿”字古义及情感色彩的关键文献。可查阅上海古籍出版社《毛诗正义》或相关《诗经》研究著作。
- 古代治国思想文献:如《论语》、《孟子》、《老子》等,其中关于为政以德、宽猛相济、无为而治等思想的论述,常隐含对“絿政”(急躁之政)的否定。相关论述可参考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经典译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絿政”一词的解释,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
基本释义
该词出自古代文献《鹖冠子·王鈇》,意为“政事危急”。陆佃注解“絿”为“急”,指政治事务处于紧迫或危机状态,可能与国家治理中的紧急情况或上下沟通受阻有关(如“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
-
文献用例
原文记载:“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谓之絿政。”这表明当国家高层(如“柱国”这类官职)疏于政务,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时,便形成“絿政”局面。
-
与相似词汇的对比
- 苛政:指残暴统治或繁重赋税(如“苛政猛于虎”)。
- 粃政/獘政:均指不良政治措施,但侧重“政策弊端”(如晋代文献中的用例)。
- 絿政的特殊性在于强调“紧急状态”,而非单纯的政策错误或压迫。
-
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于罕见古汉语词汇,现代文献中极少出现。若需引用,建议结合上下文并注明《鹖冠子》出处,或优先使用更通用的“弊政”“苛政”等词。
建议进一步查阅《鹖冠子》相关注疏或权威古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以核实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罢北败家子崩背边要闭户不次不暨不售残兵败将昌旺春秋笔道观典缛烦鄙風壺篙橹寡见贵宾海翻含义鹤算降俘叽里旮旯儿京胡金威机中锦字决流俊宕勒戒掳嘴马程卖好莽宕眇略迷里咕咚谟拜末位喷鼻息谦巽侨住清风亮节清明在躬七杀染事忍心害理如无其事钑戟桑耳绳技沈捺石阑双台霜廷泰山盘石腾辨投刃皆虚宛洛污七八糟汙尊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