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usband]∶古代妻子對丈夫的敬稱
(2) [man]∶舊稱成年男子
(3) [prime minister]∶相君。舊時對宰相的敬稱;泛稱官吏
(4) [wencher]∶男6*妓
在京城裡面,逛相公是冠冕堂皇的…不算犯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1).舊時對宰相的敬稱。《文選·王粲<從軍詩>之一》:“相公征 關 右,赫怒震天威。” 李善 注:“ 曹操 為丞相,故曰相公也。” 唐 韓愈 《皇帝即位賀宰相啟》:“相公翼亮聖明,大慶資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丞相稱相公,自 魏 已然矣。” 清 吳偉業 《詠拙政園山茶花》:“近年此地歸相公,相公勞苦 承明宮 。” 吳翌鳳 箋注:“按《日知録》:‘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稱之曰相公。’”
(2).泛稱官吏。 宋 王□ 《道山清話》:“ 陳瑩中 雲:‘ 嶺 南之人見逐容,不問官高卑皆呼為相公,想是見相公常來也。’”《水浒傳》第二二回:“今早 宋江 出去走了一遭,回來把我女兒殺了。老身結扭到縣前,這 唐二 又把 宋江 打奪了去,告相公做主。”《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正值 韓大尹 陞廳,押過 許宣 當廳跪下,喝聲打! 許宣 道:‘告相公不必用刑,不知 許宣 有何罪?’”
(3).舊時婦女對丈夫的敬稱。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四折:“ 梁鴻 雲:‘夫人請穿上者。’正旦雲:‘相公,我不敢穿。’”《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這人姓 魏 ,好一表人物,就是我相公同年。”
(4).舊時對讀書人的敬稱。後多指秀才。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二折:“相公,你不思進取功名,隻要上花臺做子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店家道:‘原來是一位相公,一發不難了。’”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二:“古稱秀才曰措大,謂能措大事也,而天下之能措大事者惟相,故又呼秀才為相公。”
(5).舊時對男子的敬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他是江湖名士,稱他 柳相公 才是。” 姚雪垠 《長夜》二二:“ 胡相公 跟你婆子沒有說一句二話,都巴望着能快點把你贖回。”
(6).對學徒的戲稱。 王老九 《王保京》詩:“小時候,家裡窮,粟店裡邊當相公。挨打受氣苦情重,好比小鳥入了籠。”
(7).舊時指 京 津 等地戲院中飾小旦的男演員。《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他們當着這班人,敢則不敢提‘小旦’兩個字,都稱相公。” 瞿秋白 《論文學革命及語言文字問題·學閥萬歲》:“清客是什麼東西?清客是‘介于相公與先生之間的人物’。”自注:“‘相公’是 北京 戲班子裡的相公。”
(8).指男6*妓。參見“ 相公堂子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相公漢語 快速查詢。
“相公”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宰相或高級官員
最早源于三國時期,如曹操因丞相身份被稱為“相公”(、)。後擴展至尚書、侍郎等高級官吏,如王粲詩句“相公征關右”即指曹操。
泛稱官吏或有地位者
宋元後,逐漸用于尊稱士大夫、讀書人等社會地位較高的男性(、)。
妻子對丈夫的敬稱
宋代起,夫妻間互稱“相公”表達親密,如“舊時婦女對丈夫的敬稱”(、)。
對男子的泛尊稱
明清時期,可用于稱呼普通成年男性,如“江湖名士稱柳相公”(、)。
行業隱語
現代俚語:麻将術語
指牌數錯誤無法胡牌,如“大相公”(多一張)或“小相公”(少一張),據傳源自四川方言()。
近代“京城四大相公”代指魏源、梁啟超等文化名流(),體現該詞在文化圈的延伸使用。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用法案例,可參考、4、5等來源。
相公是指古代中國封建社會中官員的稱謂,特指擔任宰相(也稱丞相)職位的官員。在古代,宰相是國家政務的最高負責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權力。因此,相公這個詞也被用來尊稱宰相,表示對其尊敬和崇拜。
相公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目”(mù)和“立”(lì)。其中,“目”是指眼睛,“立”是指站立。相公的總筆畫數為12劃。
相公一詞最早出現在元代傅莘所著的《風物志·部曲》一書中,用來稱呼官位高,聲威顯赫的宰相。在古代,相這個詞多用來指代官名,如少府相、茂草相等。而公是對官員的尊稱。因此,相公一詞就是對宰相的尊稱。
關于相公這個詞的繁體字,通常使用“相公”這個寫法,并未發現其他繁體字的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相公這個詞。根據《字彙補》記載,古時的相公分為兩個字寫,前一個字是“相”,後一個字是“公”。其中,相的字形是“見”(jiàn)和“目”(mù)的合體寫法,公則保持不變。
1. 朝廷重用他為相公,表示對他才幹的肯定。
2. 他一心想成為相公,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
3. 相公為國家處理政務,身負重任。
相公作為一個名詞,沒有常用的相關組詞。
1. 近義詞: 稱號、宰相、元輔 2. 反義詞: 平民、庶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