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楸樹葉。 唐 宋 習俗用以象征秋意。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秋》:“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楸》:“ 唐 時立秋日,京師賣楸葉,婦女、兒童剪花戴之,取秋意也。”
楸葉是紫葳科植物楸樹的葉片,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綜合解析:
楸樹為小喬木,高8-12米,葉片呈三角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5厘米,葉面深綠色,葉柄長2-8厘米。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陝西等華北及華東地區,南方多省有栽培。
唐宋時期形成獨特民俗,立秋日民衆将楸葉剪成花樣佩戴,如《東京夢華錄》記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這一習俗通過葉片形态傳遞秋意,成為季節更疊的物候符號。
作為中藥材,楸葉性涼味苦,歸肺、心、肝經,具有:
在成語中比喻純潔無瑕的心靈狀态,取楸葉青翠潔淨的形态特征,引申為"清白無辜"的象征()。
注:楸葉的藥用需遵醫囑,古籍記載其無毒(《本草綱目》),但現代應用建議咨詢專業醫師。
《楸葉》是一個指代植物的詞彙,指的是楸樹的葉子。楸樹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屬于落葉喬木,葉子常呈倒卵形或長橢圓形。
《楸葉》一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對應的筆畫是4畫。
《楸葉》這個詞來源于植物的名稱。楸樹又稱楸木,古代經常用楸木為建築材料,而楸樹葉子也被用來制作藥材。
《楸葉》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楸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有一些變化的。關于《楸葉》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為「樞葉」。
1. 春天來了,楸葉綠油油,給大地增添了一抹生機。
2. 楸葉的顔色漸漸變黃,預示着秋天的到來。
1. 楸樹:指楸木樹。
2. 楸木:指楸樹木材。
3. 楸香:指楸木所散發出的香氣。
4. 楸欄:指用楸木搭建起來的欄杆。
1. 楸林:指種植着楸樹的森林。
2. 楸樹林:指種植着楸樹的樹林。
3. 楸木林:指種植着楸木的樹林。
在這個詞彙中,沒有具體的反義詞。因為《楸葉》一詞是指代植物的,沒有相對應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