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躡蹻檐簦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夫 虞卿 躡屩檐簦,一見 趙王 ,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
“蹑屩檐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niè juē yán dēng(注音:ㄋㄧㄝˋ ㄐㄩㄝ ㄧㄢˊ ㄉㄥ),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權威資料總結如下:
指穿着草鞋、背着鬥笠遠行或跋涉,形容長途勞頓的艱辛。該詞與“蹑蹻檐簦”為同義詞,二者字形差異源于“屩”與“蹻”的通假關系,均指草鞋。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8)将其解釋為“小心翼翼避開障礙物”,但根據《史記》及權威詞典,其核心含義仍為“遠行跋涉”,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蹑屩檐簦》(niè jué yán dēng)是一個成語,意為“艱險且卑微的職業或境地”。它形容某些職業或境遇困難、卑微地奮鬥。
《蹑屩檐簦》由四個漢字組成,各個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1. 蹑: 部首⻋,筆畫15; 2. 屩: 部首⽄,筆畫12; 3. 檐: 部首⽊,筆畫16; 4. 簦: 部首⺮,筆畫19。
《蹑屩檐簦》最早見于元代李時中的《雜劇會編》。現在通行的成語為簡化字,繁體字為「躡屐檐簟」。
古時候的漢字書寫較為繁瑣,相對于現代漢字簡化來說,寫法存在差異。《蹑屩檐簦》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
1. 躡: 「足」字底下加上「隹」,表示腳尖小步而行; 2. 屐: 「屍」字旁邊加上「疋」,表示木屐的樣子; 3. 檐: 「木」字旁邊加上「颛」字形,表示房檐; 4. 簦: 「竹」字旁邊加上「登」字形,表示簦帽。
1. 她為了家庭承擔了很多這個『蹑屩檐簦』的辛苦工作。
2. 他一輩子都在為祖國的繁榮而『蹑屩檐簦』。
與《蹑屩檐簦》相關的組詞有:
蹑山涉水、屣履危難、檐前三尺、簦舞翩翩。
與《蹑屩檐簦》意義相近的成語有:
雞犬不留、鸠形馂影、卑躬屈膝。
與《蹑屩檐簦》意義相反的成語有:
高人一等、昂首挺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