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即阼的意思、即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即阼的解釋

即位,登基。《史記·孝文本紀》:“辛亥,皇帝即阼,謁 高廟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皇帝即阼,物無違拒。”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道光 三十年, 文宗 即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即阼”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分字解析

    • 本義為“靠近、登上”,如《說文解字》中“即,就食也”,後引申為“接近、立即”等含義。
    • 在“即阼”中,表示“登上”的動作。
    • 原指古代建築中東面的台階(大堂前東階),是君主主持祭祀、接見賓客的專屬位置。
    • 因君主在此主持重要儀式,後引申為“帝位”的代稱,如《禮記》提到“冠於阼,以著代也”。

二、整體含義

“即阼”指君主登基即位,特指通過登上東階(象征權力交接)完成身份轉換。例如:

三、曆史背景

古代帝王登基時需通過“阼階”完成祭祀與即位儀式,這一行為象征天命所歸與政權合法性。例如《禮記·冠義》記載“冠於阼”,表明繼承人通過此儀式确立地位。

四、相關文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即位儀式的細節,可參考《禮記》或漢代典章制度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即阼

《即阼》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立即祭祀的祭壇”。它由“即”和“阼”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即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活動。在古代,人們會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合祭祀神明,祭祀活動通常在高大的祭壇上進行。因此,才有了表示“立即祭祀的祭壇”的詞彙“即阼”。

繁體:

《即阼》的繁體寫法為「即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即阼》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有差異,但基本結構和意思相同。

例句:

1. 大殿前的即阼上,神牌整齊地排列着。

2. 每到節日,人們都會向即阼獻上祭品。

組詞:

1. 壇阼:指祭壇和阼台,用于古代祭祀中。

2. 阼樓:指古代的祠堂或廟宇門樓。

近義詞:

1. 祭壇

2. 祭壇台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