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備的意思、隄備的詳細解釋
隄備的解釋
防備。 唐 李綱 《與秦相公書》:“竊意朝廷有 江 北之警,預為隄備,不得已而如此。”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二折:“你掌領着衆将,緊守着營寨,隄備番兵。”《水浒傳》第二十回:“安排大小船隻,教演人兵水手上船厮殺,好做隄備。”
詞語分解
- 隄的解釋 隄 ī 同“堤”。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
網絡擴展解釋
“隄備”(也寫作“堤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
釋義
意為“防備”,指提前做好防禦或應對措施,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對潛在威脅的預防。
-
出處與用法
- 最早見于唐代李綱的《與秦相公書》:“竊意朝廷有江北之警,預為隄備,不得已而如此。”
- 元代雜劇《謝金吾》第二折提到:“隄備番兵”,指防禦外敵;《水浒傳》第二十回中“好做隄備”則指為水戰提前準備。
-
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較少使用,屬于古漢語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作品中。
“隄備”是“防備”的古稱,多用于軍事或安全語境,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含義。現代漢語中更常用“防備”“防範”等詞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隄備(dī bèi)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為準備、預備。它的部首是阜(丘土),筆畫數為11劃。《康熙字典》中記載,隄字的本義是河堤,與備義相聯繫,表示防備河水泛濫的準備工作。現在這個詞一般用來指做好準備,為将來的行動、工作或事件做好充分的準備。
《隄備》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區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不同的演變和變體。在《康熙字典》中,隄字的古代寫法是以“阜”為邊旁,上面有個“橫”與一個“豎”相連的構字形式。不過,現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已經統一,我們使用的都是簡化字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隄備”的例句:
1. 準備工作做得不充分,可能會影響項目的順利進行。
2. 我們在出發前都要做好充足的隄備,以免遇到突發情況無法應對。
與“隄備”相關的組詞有:備戰、準備、備考。
與“隄備”近義的詞語有:準備、預備、籌備。
與“隄備”反義的詞語有:無準備、臨時應對、措手不及。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